1918-1921年埃及人民反對英國保護權、爭取國家獨立的斗爭,迫使英國承認埃及獨立,成為戰后民族解放運動高潮在非洲的重要表現。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埃及為奧斯曼帝國藩屬,1882年被英國軍事占領。大戰爆發后,英國借口土耳其為交戰國,于1914年12月宣布埃及為它的“保護國”,并宣布對埃及的“保護”是暫時的,戰后就讓埃及獨立。大戰期間,埃及成為英國在中東作戰的軍事基地,承受著人力、物力、財力的沉重負擔,埃及人民同英帝國主義的矛盾尖銳化。大戰結束后,英國拒不取消對埃及的“保護”,依然實行戰時戒嚴令,并于1918年11月提出一部殖民主義的憲法草案,更激起埃及人民的反對。埃及民族資產階級領導了獨立運動。1918年11月13日,曾擔任過政府部長的愛國律師柴魯爾等3名民族主義活動家,向英國高級專員提出《民族要求憲章》,要求英國取消對埃及的保護制度,承認埃及獨立,撤退英軍。同日,組成以柴魯爾為首的七人代表團(阿拉伯語叫“華夫脫”,故稱華夫脫黨人),要求去倫敦同英國政府談判,再去巴黎參加和會。他們起草了委任書,在國內發起簽名運動,以贊同柴魯爾等人的代表團,約有二百萬人簽名,是為“委任運動”。
1919年3月8日,英國當局逮捕柴魯爾等四名領導人,并流放到馬耳他島。英國的蠻橫行徑點燃了埃及反英斗爭的烈火,成為三月起義的導火線。3月9日,開羅學生首先起來罷課示威,接著全市罷工、罷業、罷市,并迅速席卷亞歷山大等大城市和蘇伊士運河區。群眾同鎮壓的軍警發生沖突,進行巷戰,發展成自發性的武裝起義。農民也投入了民族解放斗爭。英國殖民統治陷于癱瘓達一個月之久。英國調集六萬軍隊殘酷地鎮壓起義,在華夫脫黨人于3月27日發出停止斗爭的號召書后,于4月8日釋放柴魯爾等人。柴魯爾為首的代表團隨即前往巴黎吁請各國代表支持埃及獨立,但毫無所獲。三月起義后,英國加緊策劃新陰謀,以維護其殖民統治地位。1920年7月,柴魯爾代表團轉道倫敦,同英國政府談判了幾個月無結果。英國派出以殖民大臣米爾納為首的特別代表團赴埃及經過一番“調查”后,于1920年12月發表報告書,提出在保留英軍占領制度的情況下給予埃及“自治”。米爾納方案遭到柴魯爾拒絕和埃及人民的反對。1921年7-11月,英國同埃及首相阿德里談判一項使英軍占領合法化的條約,阿德里以辭職表示拒絕。12月22日,柴魯爾等四名華夫脫黨領袖被捕,并流放到塞舌爾——直布羅陀,從而激起反英斗爭的新高潮。各大城市從示威游行發展成武裝起義。英國出動陸、海、空三軍,鎮壓了十二月起義。華夫脫黨宣布于1922年1月23日實行消極抵抗政策。
在埃及人民長期斗爭的強大壓力下,英帝國主義再也不能照舊統治下去了。1922年2月28日,英國政府宣布結束對埃及的保護制,承認埃及為“獨立王國”,但仍保留了四項特權。3月15日,埃及素丹福阿德一世改即王位。1923年4月公布憲法,宣布埃及為君主立憲國。柴魯爾被釋放回國后,把華夫脫改組成政黨,并在9月議會選舉中獲勝。1924年1月,柴魯爾組閣任首相。埃及獨立事業取得了重大進展。
上一篇:埃及軍事帝國
下一篇:埃及阿拉比抗英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