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創建后金政權的滿族政治家、軍事家。姓愛新覺羅,出生在明建州左衛的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其父祖皆為明建州左衛官員。他在青年時代常往撫順、清河、寬甸、叆陽四關與明朝貿易,熟悉遼東情況。后投到明遼東總兵李成梁部下,屢建戰功,并且受到漢族文化思想的影響。萬歷十一年(1583),他因父、祖誤為明軍所殺,返回建州左衛襲任父職,為建州左衛指揮。此后,他積極以武力統一分散相爭的女真族各部。到萬歷四十三年(1615),統一了建州女真全部和海西、野人女真的大部。同年在女真社會原有的牛錄組織的基礎上,主持創建了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八旗制度,逐步發展起帶有氏族軍事民主制色彩并向封建制過渡的國家體制。萬歷四十四年(1616),努爾哈赤稱汗登位,建立了后金政權,國號“大金”,改元天命,定都赫圖阿拉。后金天命三年(1618),努爾哈赤宣布對明朝的“七大恨”,起兵反明。連戰皆捷。次年,與明軍大戰于薩爾滸山,全殲明軍十一萬人。此后,又相繼攻取了明朝撫順、開原、鐵嶺、沈陽、遼陽等地,于天命六年(1621)遷都遼陽。天命十一年(1626),努爾哈赤率軍六萬進攻明將袁崇煥駐守的寧遠(今遼寧興城),兵敗撤軍,是年八月郁忿成疾而死。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使之結束長期分裂的局面,擺脫了明王朝的封建民族壓迫,發展成日益向封建化演進的滿洲族共同體,有益于歷史發展;他以祖先“遺甲十三副”起兵,戰多躬親,善于避實擊虛,注重知己知彼、各個擊破,精于用間、設伏,是滿族歷史上建樹卓著的軍事家。他在建立后金國家社會制度的過程中,在封建地主經濟早已發達的遼沈地區推行農奴制經濟政策,加深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他在長期的軍事戰爭中,實行多搶多得的掠奪戰爭分配原則,放縱八旗軍隊搶掠人口、財產,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了解其事可讀《清太祖實錄》。近年有閻崇年著《努爾哈赤傳》,是研究努爾哈赤的代表作。
上一篇:加羅蒂
下一篇:勞倫斯,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