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白羽(1916— ),現代作家,北京通縣人。1936年開始寫小說,抗戰后到延安,從事文藝工作,活躍于華北各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隨軍記者,跟隨第四野戰軍,轉戰于東北、華北,直到進軍江南,寫下了一系列反映部隊生活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戰火紛飛》、《早晨六點鐘》,報告文學集《環行東北》、《為祖國而戰》等。新中國成立后有通訊報告集《朝鮮在戰火中前進》,散文集《早晨的太陽》。《紅瑪瑙集》等。解放戰爭時期,劉白羽以寫軍事題材著稱。他用報告文學和小說的形式,直接迅速反映了人民軍隊的生活和戰斗,塑造了戰士干部的形象,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報告文學集《環行東北》(1946作),記述了敵偽統治時期東北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的艱苦卓絕的斗爭,揭露了日寇的血腥罪行和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的內戰陰謀。寫于解放戰爭時期的《為祖國而戰》各篇,記述了人民解放軍解放東北、華北和挺進中原的許多重要戰役,反映了解放戰爭從防御轉向進攻,進而取得勝利的歷史進程。《英雄的四平保衛戰》、《紅旗》、《光明照耀著沈陽》,記述了東北戰場上的四平保衛戰、遼沈戰役中的錦州戰役和解放東北中心大城市沈陽的英雄偉績,《人民歷史新的一頁》記述了人民解放軍開進北平的勝利情景,《橫斷中原》、《火炬照紅了長江》記述了恢復中原,攻克鄭州,解放武漢的勝利進軍。這些報告文學作品,具有新聞的及時性、真實性,又帶有政論性并富于政治抒情色彩。
短篇小說集《戰火紛飛》收1947-1948寫下的十篇作品,都是以東北戰場為背景。著名短篇《無敵三勇士》描寫戰斗英雄閻成福、“老油條”李發和、解放軍戰士趙小義三人鬧不團結,通過整風的訴苦運動,提高了階級覺悟,認識到大家都是階級親骨肉,于是在戰場上團結一致,殺敵立功,從而揭示了人民軍隊、人民解放戰爭的本質和它的力量源泉。三個戰士的性格頗為鮮明,小說采用評書體式,很受群眾歡迎。此外《血緣》、《勇敢的人》、《百戰百勝》都屬于同一主題。《政治委員》描寫了老紅軍出身的團政委吳毅,只剩一只右臂,革命即將在全國范圍內勝利,仍堅決到前方作戰,深入連隊,生活和戰斗都以身作則,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戰士英勇作戰,革命意志衰退的二營營長重新煥發青春。中篇《火光在前》,在較大規模上反映了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的歷史性行動,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塑造了兩個師級指揮員:師長陳興才、師政委梁賓的形象,表現了他們政治的堅定性、敏銳性和軍事指揮的才干,揭示了我軍領導干部的優良素質和作風。劉白羽的小說有如他的報告文學,富有時代氣氛和革命激情,為人民的軍隊、人民解放戰爭描繪了歷史畫卷。
上一篇:劉永福與黑旗軍
下一篇:劉白羽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