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識丁
【釋義】
指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
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dàn)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典故】
唐朝大臣張弘靖,為人圓滑,諂上欺下,但卻深受皇帝的重視。后來,他被任命為幽州節度使。
剛上任,張弘靖想要做出一番成就,但又不知從何處下手。張弘靖想,幽州地處偏遠,要想開化此處的百姓,就必須要改革民俗。在他看來,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是在幽州發動叛變的,只要把安祿山的事情解決好,就能夠開化民風。于是,他下令挖開安祿山的墳墓,毀掉了安祿山的靈柩。百姓們看到張弘靖的作為都很失望,說:“本以為來了一個好官,沒想到來了一個只會挖掘別人墳墓的官。”
張弘靖手下有兩個比較可惡的小吏,一個叫韋雍,一個叫張宗厚。這兩個人整日無所事事,就知道聚在一起酗酒,每次都要喝到深夜。他們對待幽州原有軍吏也比較可惡,稍有不順心,就說他們是安祿山的同伙。其中有辯解的,就會挨一頓鞭子,甚至還會受牢獄之災。所以軍吏對他們二人恨之入骨。
有一次,韋雍醉酒后,對軍吏說:“天下太平,國家安定,雖然你們可以拉開兩百石的弓,又有什么用處呢?還不如只認識一個‘丁’字的人呢。”軍吏們雖心有不甘,但又懾于他們的權威,不敢發表任何意見。
此外,前任幽州節度使劉總離任之后,還特意讓人送來一百萬貫錢,犒勞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將士,卻被張弘靖私自挪用了二十萬貫留作自己的開銷。
幽州人知道這件事情后,再也不愿受張弘靖一行人的欺壓,發動叛變,殺掉了韋雍和張宗厚,并將張弘靖拘禁起來。不久,朝廷罷免了張弘靖的官職。
上一篇:盤根錯節典故故事|盤根錯節釋義
下一篇:相見恨晚典故故事|相見恨晚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