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荊道故
【釋義】
班:鋪開;道:敘述。坐在鋪好的荊草上講述之前的事情?,F指好友相遇,二者坐下來聊聊別后的情況。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
【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的伍參和蔡國的子朝是好友,伍參的兒子伍舉和子朝的兒子聲子也是好朋友。后來,伍舉受岳父王子弁(biàn)的牽連而逃亡到鄭國,后又想著要投奔到晉國。當時,聲子正好要前往晉國,二人在鄭國的城郊相遇,聲子將路邊的荊草鋪在地上,與伍舉相對而坐。聽了伍舉的遭遇后,聲子很是同情,對他說:“你暫且待在晉國,我一定會幫你重回楚國的?!?/p>
聲子回國后,去拜見了令尹子木,子木問他晉國大夫的情況,聲子說:“晉國的人才太多了,楚國無法與之相比?!弊幽竞苁求@訝地說:“他們從哪兒找來這么多的人才?”
聲子回答:“都是從楚國過去的。”子木更為疑惑:“怎么會有楚國人肯為晉國出力呢?”
聲子說:“楚國濫用刑罰,一些賢良的大夫無辜受害,只能出逃。就好比楚國大夫伍舉,他的岳父觸犯了刑罰,和他無半點關系,但還是被朝中人給逼走了。如今,他已經身在晉國,如果他想要借助晉國的力量來報仇,那么楚國的好日子恐怕就不多了。”
子木聽說后,立即上書楚康王,赦免了伍舉,將他迎回楚國。
上一篇:狼狽為奸典故故事|狼狽為奸釋義
下一篇:班門弄斧典故故事|班門弄斧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