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的概念與特征
報告文學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因與新聞、小說、記實文學有某些相似之處,評論界對其文體歸類及表現(xiàn)手法歷來頗多爭議。要學習報告文學的寫作,就有必要明確報告文學的概念,了解其文體特征。
一、報告文學的概念
在我國,對報告文學較早作出定義的是茅盾先生。他在《關(guān)于報告文學》一文中作出的解釋是:報告文學(reportace)是散文的一種,介乎于新聞報導和小說之間,是兼有新聞和文學特點的散文。它要求真實,運用文學語言和多種藝術(shù)手法,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典型的細節(jié),迅速及時地“報告”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聞通訊一樣,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剛發(fā)生的事件及時地傳達給讀者大眾。題材即是發(fā)生的某一件事,所以“報告”有濃厚的新聞性;但它跟報章新聞不同,因為它必須充分地形象化。必須將“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寫出來,讀者便如同親身經(jīng)驗,而且從這具體的生活圖畫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報告文學就是運用文學藝術(shù)形式,真實、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動的一種文學體裁。它與新聞、小說、紀實文學都有明顯的區(qū)別。
報告文學與新聞報道的區(qū)別。通常有人將報告文學與新聞報道、紀實文學相互混淆,這是需要注意區(qū)別的。報告文學與新聞報道、通訊有密切關(guān)系,但又有所區(qū)別。兩者的相同點都在于以真人真事為寫作對象;區(qū)別則在于新聞通訊依附于某一具體事件,但寫人是以事帶人;而報告文學則是以其所表現(xiàn)的題材的重大性,表達特點上所具有的文學性而見長。在寫作上,報告文學多把人物推向前臺,以人帶事,事是背景,甚至為朦朧遠景,更側(cè)重于對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磨擦、矛盾、沖突的表現(xiàn)。與新聞、通訊相比,報告文學具有文學的審美性質(zhì),有更強的文學色彩。它既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畫與細節(jié)描寫,同時也抒寫作者的感受和情懷,強調(diào)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注意文學手段的運用,以此來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報告文學與小說的區(qū)別。報告文學與小說也有類似之處,但又是完全不同的文體。對社會人生、現(xiàn)實進行真實準確的描寫,是報告文學與小說等文學形式的本質(zhì)區(qū)別。報告文學總是形象地再現(xiàn)真人真事,恪守事實真實的原則,它所運用的一切藝術(shù)加工都不得造成人物和事件的失真。美國就有“非小說文學”或“非虛構(gòu)文學”之說,這種“非小說文學”或“非虛構(gòu)文學”就與我們所講的報告文學相似。它說明報告文學在表達方法上是類似小說的,但和小說相比,報告文學首先要求嚴守真實性原則,不能虛構(gòu),所有的藝術(shù)概括與加工,都不能違反真實性。而小說則不一樣,它可以根據(jù)作者的意向大膽進行各種虛構(gòu),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式來塑造人物形象。《基希及其報告文學》的作者T.巴克指出:“在小說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識上”,“在報告文學里,人生卻反映在報告者的意識上。”“小說有它自己的主要線索,它的主角們的生活。而報告文學的主要線索就是主題本身。”T.巴克這里所講的意思是:報告文學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達——不論寫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樣的一種表述的手段和風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許以創(chuàng)造和綜合人物典型那樣的手段去表述。這就是小說與報告文學二者之間的主要區(qū)別,也是它們各自的界限。
報告文學與歷史紀實文學的區(qū)別。歷史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范圍多在歷史社會生活的圈子內(nèi),對寫作對象是一種被動接受,它更多的興趣集中在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但人們又不知其詳?shù)膶ο螅鐨v史名人秘聞、宮闈斗爭、戰(zhàn)爭內(nèi)情、民間事件等。歷史紀實文學作家著重于對歷史的接近,力圖通過自己的調(diào)查和表現(xiàn)盡可能恢復對象的原貌。雖然說,不少歷史紀實文學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對于人們認識了解歷史對象多少會有所幫助補益,但這樣的對象大多都已經(jīng)是過去式的內(nèi)容,它所具有的作用和造成的結(jié)果已經(jīng)凝固或無法改變。所以,這些即使是對于今天的人們是新鮮的消息,也多失去了對于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影響力,更多的是滿足人們的好奇需求。從歷史紀實文學的寫作看,主要是對歷史的訪問調(diào)查,雖然接近第一手材料也不容易,但畢竟相對要穩(wěn)定和簡單一些。所以,在歷史紀實文學寫作時,誰占有了歷史材料,誰就接近了權(quán)威。而作家個人在寫作中的作用、水平能力等反而表現(xiàn)得不很明顯。更重要的是,消失了的歷史很難恢復其原貌。歷史紀實文學實際上不可能為人們提供一個充分和原本真實的歷史對象。所以,歷史紀實文學所表現(xiàn)的對象肯定存在著不完滿,而在這不完滿的對象內(nèi)容前,人們多有理由保持疑問和質(zhì)詢。與歷史紀實文學不同,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范圍多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圈子內(nèi),主要是對現(xiàn)實對象的訪問調(diào)查,接近第一手材料比接近歷史材料容易,所寫的內(nèi)容對于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影響廣泛,更能滿足人們的當下需求,其真實性容易得到檢驗,更能得到人們的信服;其文學性可增加其生動形象,更具藝術(shù)感染力。
二、報告文學的特征
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主要特征。新聞特征要求真實,文學特征則要求藝術(shù)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兩者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有機地統(tǒng)一:真實性決定和制約著報告文學的藝術(shù)性,而藝術(shù)性又使這種真實性達到一個新的境界,起到純新聞文體所無法達到的作用。
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李炳銀在《對報告文學與紀實文學的辨析》中認為,報告文學表現(xiàn)為四個最突出的特點,即真實性、現(xiàn)實性(也稱新聞性)、思想性和文學性。真實性是報告文學的生命,也是它區(qū)別于其他建立在虛構(gòu)基礎上的文學體裁作品的根本所在。現(xiàn)實性是報告文學參與和推動社會建設的基點所在,是報告文學能夠區(qū)別其他歷史、個人內(nèi)容作品的突出標志。由于報告文學對隨時變化、隨時發(fā)生著的社會和政治問題能夠立即作出正確、尖銳的批評和反映。所以,這種現(xiàn)實性也是報告文學自主舞蹈的重要陣地,是報告文學以己之作作為影響改變現(xiàn)實社會的舞臺所在。思想性是報告文學的靈魂。它是報告文學作家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獨立感受、是作者面對現(xiàn)實生活所進行的獨立思考和認識的個性表達。一件作品如果不能有很好的對象選擇,只是簡單地對真實的生活事實作描述,這樣的作品不能算是報告文學,至少不能視為優(yōu)秀報告文學。所以,思想性是報告文學參與社會觀察、認識判斷和獨立理解的重要基石。而文學性就是報告文學借助文學手法將自己的真實、現(xiàn)實、獨特的社會感受表達出來,讓讀者喜歡并樂于接受。從報告文學的文體界定來看,其主要特征就是寫真紀實并具有文學性。與其他文學體裁相比較,非虛構(gòu)性又是報告文學最為重要的特征。
從《摩梭人的家鄉(xiāng)》的內(nèi)容和寫法上都不難看出報告文學的特點。這篇作品是作家馮牧就云南納西族摩梭人的生活狀態(tài)創(chuàng)作的一篇報告文學。作為一名在戰(zhàn)爭年代便從事新聞工作和文藝創(chuàng)作的老作家,馮牧深諳報告文學的精髓,《摩梭人的家鄉(xiāng)》寫得既充滿詩情畫意,又傳遞了作者想要傳遞的內(nèi)容——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民族大團結(jié)。
剛剛渡過咆哮的金沙江,進入層巒疊嶂的小涼山地區(qū),我們便迫不及待地向北行進,為的是早日到達瀘沽湖,去探訪一下居住在云南西北山區(qū)的一個古老的、人數(shù)不多的民族——摩梭人。
嚴格說來,摩梭人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它應當是屬于另一個云南古老的民族——納西族的一個支系。可是,邊遠偏僻的生活環(huán)境,使得他們無論在經(jīng)濟生活或是文化生活上,都逐漸形成了某些不同于麗江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把他們稱作摩梭人,作為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了。
……
涼山的春色是姍姍來遲的。許多山峰的積雪還沒有融化,彝族人民的春耕活動剛才開始。在稀疏的松樹林和杜鵑林下面,在用木柵圍起來的村寨旁邊,戴著大荷葉帽和繡花領(lǐng)圈、包著黑色大頭巾的彝族姑娘和青年,正在犁過的土地上燃燒草肥。但是,除了我們在經(jīng)過村落或者山口時偶然看到的一些倒塌了的碉堡之外,無論是從人們的整潔漂亮的衣飾上,或是從人們健壯開朗的臉色上,都已經(jīng)不大能夠找得到往昔的奴隸制度所遺下的印跡了。
……
我們終于看見了瀘沽湖。當我們每個人都花枝招展地翻過了前面的山埡口,突然,從森林的空隙里,我們窺見了一片碧藍的春水。這是瀘沽湖的一角。在夕陽下,它是那樣的湛藍,那樣的明凈,仿佛它比周圍的一切都要無比的純潔。但是,這個美妙的湖,當你想要把它飽看一番時,它忽然又隱沒在林海之中,像幻景似的不見了。于是,人們又盡情地欣賞起身邊的鮮花來。可是,這個魅人的湖泊,突然又露出它的另一個角落,但它的顏色又變成了濃綠色,在將落的夕陽斜暉下,閃著金鱗似的細波。等到我們再向它仔細端詳時,它又消失在林蔭之中了。
但是,不管瀘沽湖的黃昏景色是怎樣的詭譎多變,我們終于還是看到了它的真實的、完整的面貌。當我們以一種按捺不住的心情,奔跑著下到半山麓,瀘沽湖終于把它的全身坦露在我們眼前了。我不知道我的眼力是否可靠,這個美麗的高山湖泊有七八十里方圓。湖的四周,聳立著錦屏般的群山;群山的身姿是儀態(tài)萬千的:它們有的巍峨,有的秀挺,有的怪石嶙峋,有的林木繁茂。在湖的東北面,有一道細長的堤梁般的山梁,好像一條巨蟒似的一直伸進湖心來;和它成為對稱,在湖的西北面,矗立著一座陡峭的巨峰,好像是一個蹲坐在那里的巨人。在湖的四岸,稀疏地坐落著幾個小小的村莊。湖中央,有幾個秀麗的小島,一群群的白鶴在島上翱翔著。在水晶般明亮的湖面上,有幾只獨木舟在搖蕩。而這一切,不論是天空、湖水、遠山、密林、村舍和島嶼,在暮靄之中,真的都顯出了一種和諧而又迷人的天藍色!
……
我們投宿的村莊,是緊挨著湖南岸的一個叫作洛水的摩梭族村莊。當我們走進這個由許多座木樓組成的小小的村莊時,我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我們是被一種辛勤、忙碌而又熱情的生活氣氛所包圍了。一個英俊而高大的盛裝小伙子,從一座松木蓋成的木樓中出來迎接我們。他穿著鑲金邊的大紅上衣,紫褲子,長統(tǒng)靴,腰間圍著寬皮帶,歡叫著和戰(zhàn)士們擁抱了。頓珠告訴我說:這是他們連里的復員戰(zhàn)士格扎。我們便在格扎家的漂亮的木樓里住下來。摩梭人真是會生活的人,他們的房屋從頭到腳都是用完整的杉木和松木修成的;墻壁是整棵的杉木壘起來的,房頂是用芳香的松木板蓋成的。當我們被邀請到主人的居室去吃飯時,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的一切,幾乎都是豐盛的大森林的產(chǎn)物。水槽是用挖空的松木做成的。屋正中吊著松明燈,噼啪作響的松明把屋里照得一片通紅。房主人——格扎的母親,熱情而親切地招待著客人,幫助我們做起了香美的晚餐(我們吃的當然也是瀘沽湖的產(chǎn)品:湖里的野鴨、林中的斑鳩和合作社打魚隊剛剛打上來的鮮魚)。
……
摩梭村莊的清晨是繁忙而美麗的。我很少看到別的民族的衣著有像摩梭人這樣色彩強烈的。姑娘們出來背水都是打扮得衣裝整潔的。她們不直接從明凈的湖里挑水,而是在湖邊的沙灘上挖出一個個泉眼,用竹篾圍起來,每天早晨,便從這里背水吃。她們多半都穿著紫色或者藍色上衣,淺綠裙子,腰上束著紅腰帶,有的背上還背著一張精致的小羊皮,歡笑著把一竹筒一竹筒的沙濾水背回家去。這些姑娘們都是那樣愛唱歌、愛跳舞。清晨,當我在湖邊漫步時,看見幾個盛裝姑娘赤足站在湖邊的巖石上,一面唱歌,一面在有節(jié)奏地跳動著;仔細看時,原來她們是在洗衣服,她們的舞蹈動作,只不過是被美化了的揉搓衣服的動作。
太陽升起以后,整個洛水村便沉浸在一片緊張而歡騰的勞動氣氛之中了。我看見,夜間在領(lǐng)導開會的那位女生產(chǎn)隊長,穿著紫上衣,正在指揮一群穿紅著綠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們,把一袋袋的種籽和一筐筐的肥料運進幾只精巧的獨木舟中去。這位女隊長(她能夠成為一位干練的生產(chǎn)領(lǐng)導人,當然不是由于“母系社會”的影響,而是由于她在集體勞動中所樹立起來的威望)告訴我說,他們要抓緊時間,把湖對岸的一塊地種完。接著,她便唱著歌,指揮人們把獨木舟搖向湖心去了。小船排成了隊,蕩漾著,向?qū)Π恶側(cè)ィ辉诔栂拢麄兊募t上衣,綠裙子,顯得分外鮮明耀目。
接著,又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吸引了我們的注意。我們看見,一個穿紫上衣的老漢和一個小學生,從村西頭把一群黃牛沿湖邊趕過來,這兩位牛倌一面走一面吹著牛角號。隨著悠揚的號角聲,一頭頭黃牛自動地從一座座木樓的柵門走出來,又自動地加入了牛群中去。就這樣,這兩位牛倌完全不費一點氣力地便把全村的牛集合起來,趕到村外去放牧。
住在洛水西面的合作社打魚隊的小伙子們,也駕著獨木舟出發(fā)了。他們每天清早都要到湖心去收回前一夜撒下的攔魚網(wǎng)。不要多久,我便看到,在遠處的小船上,閃起了一片銀色的鱗光;接著,一只只小船便滿載著鮮魚搖回到岸邊來,霎時間,沙灘上的鮮魚便堆得像小山一樣地高。
居住在瀘沽湖邊的摩梭人,便是這樣愉快、和諧而富饒地生活著。我們在岸邊信步走去,發(fā)現(xiàn)這里幾乎隨處都有永不涸竭的水源,無數(shù)條小溪從四面的山谷流進湖心,這些小溪清澈得像水晶一樣。人們說,到了初夏,湖心的魚群會大量地涌到小溪里來產(chǎn)卵,那時,只要在一端用木柵攔起來,你便可以隨便到這里來撈取那些食用不盡的鮮魚。這里的湖邊還盛產(chǎn)著具有醫(yī)療價值的礦泉水。當我們?nèi)⒂^一個據(jù)說可以治療胃病和風濕病的礦泉時,我們看見兩個病弱的老年人正在用礦泉水治病。治病的方法很奇特:他們在岸邊搭了帳篷,把那像一串串珍珠似的從地里涌出的泉水舀進一只新造好的獨木舟里去,然后,又把一塊塊燒紅的礦石丟進船中去,把水燒熱,這樣,獨木舟便成了一個很寬敞的浴池。這兩位老人對我們說,他們準備這樣一連洗七天,而且每天喝礦泉水,吃用泉水煮的雞和肉,這樣,他們的病便可以很快痊愈了。
我們當然祝福他們能早日如愿以償。但是,我們還把同樣的祝福給我們可愛的摩梭族兄弟姐妹們!祝福他們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走得更快。有一天,當這里的各種童話般的自然資源都被開發(fā)起來的時候,摩梭人會把他們的家鄉(xiāng)建設成一個真正的人間天堂。
可是,當我們在晚間和兩位摩梭老人坐在火塘邊,傾聽他們帶著痛苦的神情回憶著解放前的日子的時候,我們才知道,瀘沽湖邊的摩梭人雖然居住在這樣一片美麗富饒的地方,但他們在過去卻從沒有過過一天安寧和溫飽的日子。解放前,這里的自然風光并沒有為人們帶來幸福。摩梭人世世代代的統(tǒng)治者土司,看中了這里的自然景色,在一座湖心島上為自己修建了一所窮奢極侈的別墅。沿岸幾百家摩梭人便變成了供他驅(qū)使的奴隸,為他們從事永無休止的無償勞動。那時,人們一年要逃半年荒;日日夜夜地種地、捕魚、打獵、趕馬、績麻,只是為了換取幾斤洋芋和蠶豆來糊口;人們沒有一件能夠遮體的衣服;雖然住在這天堂般的地方,卻過著地獄般的日子……
但是,這些終于都已經(jīng)變成一去不返的歷史陳跡了。我們面前坐著的兩位老人,五十七歲的丁茲和五十三歲的葉石,過去都給土司當過“叭子”(奴隸),只有到現(xiàn)在,他們才真正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和生活的歡樂。他們兩人都是合作社的保管員,對于合作社的收入了解得最具體。他們說,在這個山多地少的地方,現(xiàn)在,人們再也不必為缺糧而發(fā)愁了。老丁茲笑呵呵地說:“這里三百六十天都是綠蔭蔭的,還怕咱們摩梭人過不上社會主義的好日子?”
我相信,這位摩梭老人的愿望是一定能夠?qū)崿F(xiàn)的。頓珠也同意我的看法。他一面走,一面若有所悟地說,他和摩梭人從小就生活在一道,可是,他記不起,在過去的年代里,摩梭人曾經(jīng)生活得像現(xiàn)在這樣富裕而歡暢。他說:“摩梭人的日子變得叫人認不得了!”湖心島上跳動著點點漁火,那是打魚隊的人撒過網(wǎng)之后在那里過夜。在他們頭頂上,巍然矗立著那座土司宮殿的廢址,它現(xiàn)在早已和整個舊的社會制度一樣徹底地坍塌了。將來,總有一天,在這座廢址上,還會修建起新的宮殿——摩梭族勞動人民休養(yǎng)和游覽的宮殿。
(選自馮牧《沿著讕滄江的激流:我與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報告文學是一種不太容易把握的文體,從寬泛的角度來說,它是散文的一種,同時與紀實文學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guān)系。就傳遞信息的效果來說,它與長篇報道、通訊之類新聞文體,也似乎有重合的地方。其實,如果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使用這種文體時,其意義就不言自明地體現(xiàn)了出來。與散文、紀實文學等“文學”作品相比,報告文學更強調(diào)“報告”的現(xiàn)實意義,它不是純粹自由地抒發(fā)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感想,而是要讓很多人了解他們并不太了解的情況;而與長篇報道和通訊相比,報告文學的內(nèi)容并不需要太強的新聞性和時效性,它的主題必須是公眾關(guān)心的話題,但其最終落實卻不是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而是社會的主流價值。
《摩梭人的家鄉(xiāng)》非常類似散文,甚至直接將其放在一本散文集中,也不會有什么突兀的地方。但明眼的人,依然可以在其舒緩、詩意的筆調(diào)中,看到“報告”的痕跡:全文的主要線索并沒有天馬行空,而是緊緊靠著摩梭人生活的現(xiàn)狀展開,但它又不似游記太過沉迷于景物、人情或民俗的描述,而是要傳遞出新時代摩梭人生活的新面貌。
《摩梭人的家鄉(xiāng)》與長篇報道或通訊的差別比較明顯。摩梭人的生活雖具有新奇性(如果考慮到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情況),但并不具有太多的新聞性,而其所描寫的內(nèi)容就更不具有新聞文體所需要的集中和新奇的特征。在散文與新聞之間的模糊地帶,正體現(xiàn)了“報告文學”的特點,它是新聞無暇顧及但又具有廣泛關(guān)注的地帶,它表現(xiàn)出文學的特征,但其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和傾向性。看完《摩梭人的家鄉(xiāng)》,你所獲取的信息就是在社會主義民族政策下,一個少數(shù)族群的發(fā)展變化,這是單純文學和新聞都難以達到的效果。
上一篇:報告文學寫作《報告文學的寫作》文學寫作
下一篇:報告文學寫作《報告文學的社會作用》文學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