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學堂”始于何時
洋務學堂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僚創辦的一批新式學堂,其目的是為了適應外交事務和洋務運動發展需要。這些學堂大致可分為方言學堂、技術學堂、軍事學堂三類,均屬于專科學校性質。
所謂方言學堂,即外國語學堂,主要培養翻譯人員。比較知名的就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外國語學院,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所謂技術學堂,即專門培養科技、制造、礦務等方面人才的學校,如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設立的福建船政學堂,1867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設的機器學堂等。
所謂軍事學堂,是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的學校,如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建立的天津水師學堂,是中國最早的軍事專科學校,北洋軍系就畢業于這所學校。1893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的軍醫學堂也屬于這類學校,這意味著中國人開始自設西洋醫學。
以上這些學堂的建立,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培養了一批軍事、技術和外語人才,促進了新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不過,這些學堂是洋務運動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為其培養外交、翻譯和軍事技術的人才,所以被各個洋務集團據為私有,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和一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因素。
上一篇:“橄欖枝”不能隨便拋
下一篇:“狙擊”還是“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