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概說】
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是孔子的名言。大意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問孔子:“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應該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強加給別人。”
實際上,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準則,是一種境界。在你要求別人做什么時,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也愿意這樣做,只有你自身也做到了,那么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倘若連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別人做到呢?
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責。這體現出一種人道主義的精神。
【故事錦囊】
春秋時期,有一年冬天,齊國下了一場大雪,雪下了三天三夜都沒有停,門外的積雪達到了幾尺深。
齊景公身披一件狐白裘(用狐貍腋下的毛做的皮衣,既輕便又保暖,非常稀有,一般地位高的人才能穿),正坐在廳堂前欣賞外面的雪景。他覺得景致新奇,心里就盼望著雪再多下幾天。
這時,上大夫晏子走了過來,若有所思地望著漫天的大雪。景公招呼晏子說:“大雪一連下了三天,我怎么覺得一點都不冷,反覺得像春暖時節一樣!”
晏子看了看齊景公,看到他把皮袍裹得緊緊的,旁邊又燒著炭火,就有意地問道:“大王真的不覺得冷嗎?”齊景公點點頭。
晏子知道景公沒領會他的意思,接著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國君,自己吃飽了還要去想想有沒有人挨餓;自己穿得暖和了還要想想有沒有人在挨凍;自己生活過得安逸了還要考慮有沒有人依然過得貧困。大王,你怎么只想到自己,卻不去想想別人啊!”晏子的一席話說得齊景公面紅耳赤,一句話也答不出來。
【知識庫】
以鄰為壑
戰國時,有個叫白圭的人,一次跟孟子談話,夸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聽了不以為然地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上一篇:國學《左丘失明,闕有《國語》》賞析
下一篇:國學《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