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電影
是主要通過銀幕視象而發展起來的綜合藝術。電影是現代科學發展的產物之一,攝影技術和電力工業的發展為電影的誕生創造了條件。電影在自己的發展中逐漸形成,初期電影主要是記錄片,有選擇地攝錄生活現象的片斷,后來才有導演和演員等共同創作的藝術電影。
現代藝術電影的制成,需要作家、導演、演員以及服裝、燈光、音響、美工、攝制、放映等人員的共同努力,所以電影是一種綜合的藝術。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所特有的表現手段。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意為構成、裝配,用于電影方面,指鏡頭的組接和剪輯。由于借助視象與音響的配接而構成特定的藝術效果。蒙太奇成為電影藝術的基礎,被稱為蒙太奇思維。它要求善于掌握鏡頭的組接,運用各種不同的切開的畫面并配以音響來表現所要表現的內容,并把所有拍攝完成的鏡頭,按照原來創作的構思,有機地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是美國導演格利菲斯首先加以發展的,而使蒙太奇形成為一種理論的是蘇聯早期電影導演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
蒙太奇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常用的有:平行的蒙太奇,把同一時間內發生在不同場合的事件連接起來,交替地出現在銀幕上;對比的蒙太奇,把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或事物緊接在一起,造成強烈的對比;交叉的蒙太奇,使多種復雜的人物、事件等交叉地在銀幕上出現,造成緊張的氣氛和節奏;象征的蒙太奇,以具體的物象鏡頭暗示出一種氛圍、心情和情緒等;復現的蒙太奇,即銀幕上不斷出現同一事物,甚至貫穿全片。電影的蒙太奇除畫面與畫面之間的組合關系外,還有畫面與音響、音響與音響之間的組合關系。有聲片問世后,蒙太奇在這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
以法國的巴贊為代表的場面調度派(即長鏡頭派),是電影創作中的另一派別,它與蒙太奇派針鋒相對,認為蒙太奇理論缺乏生活和感情的自然流露。這派強調鏡頭的完整和時空的統一,主張讓生活作為整體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以其真切自然創造一種情調和氣氛。
電影由于使藝術手段和科學手段相結合,所以在表現上具有特異的靈活性。它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迅速地變換鏡頭。它可以回憶、想象,可以細致入微地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特寫鏡頭、慢鏡頭都具有獨特的表現力,造成集中、清晰、強烈的效果。它還可以通過快速、顯微、水下、模型等特殊攝影手段,揭示和再現日常看不到的奇異景象。
電影制作的過程,大體是先有電影劇本,但如何使用卻因導演而不同。一般來說,導演要根據劇本搞出分鏡頭的拍攝臺本,規定每一畫面的氣氛及其與其它鏡頭的關系,安排出每一單獨鏡頭的拍攝。導演可以根據自己認為最能表達主題的想法去指導表演。拍攝完畢,經過剪輯,組成影片,再經過放映機把所拍攝的影片放映給觀眾。
電影是很富于群眾性的一門藝術,影片制成后,可以印成大量拷貝,同時在許多地方放映,供廣大群眾觀賞。
電影的品種除有聲片、 無聲片、黑白片、彩色片外,從內容上分還有故事片、音樂片、舞臺紀錄片、動畫片、藝術紀錄片、美術片等。從映出的樣式分,還有普通銀幕電影、寬銀幕電影、 立體電影等。近年來還有電視電影、錄象電影等樣式。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獨舞
下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電影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