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象牙之塔
語出法國十九世紀文藝批評家、作家圣·佩韋批評同、時代的作家、詩人維尼的言論。后來,“象牙之塔”一詞泛指某些文藝家脫離社會現實并沉緬于個人主觀幻想、鼓吹“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實踐和文藝主張。
阿爾弗雷德·德·維尼,系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十九世紀法國消極浪漫主義文學的著名代表。他曾經被巴黎日耳曼區的貴族社會譽為“拜倫最有才華的后繼者”。他作為消極浪漫主義文學的最有哲理思想的作家,雖然意識到資本主義制度取得勝利的事實已經成為不可挽回的歷史必然,但卻依然留戀舊的制度,成為貴族階級的代言人,抨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反對資產階級制度。維尼把貴族階級的精神狀態、意志愿望、思想觀點理想化,并以消極的態度和貴族階級的立場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在創作上,維尼主張藝術真實,是“觀察人性的真實”, “而不是事實的真實”。因此,他的創作和思想嚴重脫離實際生活。如在長詩《摩西》中,維尼表現了先知摩西如何變得與人們格格不入,愿上帝讓自己死去。在維尼看來,世界或上帝對人類的悲慘命運是無動于衷的,人類社會是仇視個別人的。維尼本人深居簡出,不愿拋頭露面,對生活和社會前途,完全喪失信心。但他在文學創作中的唯美主義的美學追求,卻深刻地影響著后世。
以上,都說明所謂“象牙之塔”,是指如維尼其人脫離生活、脫離人民的創作實踐和文學主張。這一創作實踐和文學主張,同唯美主義的“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一樣,遭到了一切關注社會人生的有識之士的抵制和反對。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象征主義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野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