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優美
指審美對象處于矛盾相對統一的和諧平衡狀態,而呈現出來的具有柔媚、秀麗、幽雅、寧靜等特征的審美素質。優美也常被人稱之為纖麗美、典雅美、陰柔美、秀美等,是與崇高相對應的最為常見的美學范疇,等于人們一般所理解的狹義的美的概念。
優美廣泛地存在于自然景物、社會生活和藝術作品等審美對象之中,給人以輕松愉悅、心曠神怡的審美感受。風和日麗、平湖秋月、柳浪聞鶯、瑞雪初霽,大自然的優美景觀,使人沉醉于寧靜溫馨,怡情悅性的境界之中。人們生活在寧靜和諧的社會環境中,人際關系融洽協調,親切和睦,心中充滿愛的陽光和友誼的快樂,從而沉浸在優美的審美體驗之中。優美更是藝術所致力表現的對象。古希臘的雕塑維納斯典雅秀麗,安格爾的繪畫柔媚動人,李清照的詞婉約典雅。
在美學史上,許多美學家注意到優美與崇高兩個概念的區別。博克在談崇高與優美的不同時指出: “崇高的對象在它們的體積方面是巨大的,而美的對象則比較小;美必須是平滑光亮的,而偉大的東西則是凹凸不平和奔放不羈的;美必須避開直線條,然而又必須緩慢地偏離直線,而偉大的東西則在許多情況下喜歡采用直線條,而當它偏離直線時也往往作強烈的偏離;美必須不是朦朧模糊的,而偉大的東西則必須是陰暗朦朧的;美必須是輕巧而嬌柔的,而偉大的東西則必須是堅實的,甚至是笨重的?!辈┛怂劦拿缹嶋H就是指優美。在他看來“優美這個概念和美沒有多大區別”。他的思想后來直接影響到康德??档率仲澩┛藢γ琅c崇高的區分,并在其基礎上對優美和崇高問題做了哲學的探討。里普斯也曾給優美下了一個描述性的定義: “凡不是猛烈地、粗暴地、強霸地,而是以柔和的力侵襲我們,也許侵入得更深些,并抓住了我們內心的一切, 便是‘優美’”。中國古典美學中有陰柔之美的說法,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優美。清代文學家姚鼐這樣描述優美的特征: “其得于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廖廓”。當代美學家朱光潛稱優美為“秀美”,他在《談美書簡》一書中說:秀美類似中國文論中的陰柔。“春風微雨,嬌鶯嫩柳,小溪曲澗荷塘之類自然景物和趙孟頫的字畫、《花間集》、《紅樓夢》里的林黛玉、 《春江花月夜》樂曲之類文藝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感?!?/p>
優美體現為以單純平易的方式實現著對自身實踐活動的肯定,表現了人類實踐駕馭客觀必然規律所達到的純熟、自如輕松的程度,因此有人稱它為平易的美。與此相反,壯美和崇高則可以說是艱難的美,因為它反映著人類實踐的艱難歷程,帶有人類征服自然、改造社會、改塑自身所進行艱苦斗爭的歷史痕跡。優美在形式上具有嬌小、柔和、寧靜、秀雅、輕巧等特點,這同粗獷、雄偉、激蕩、剛健的陽剛之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伊克巴爾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作品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