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童繼紅崔承樞魏惠明
【原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1),低頭思故鄉。
【原詩作者】:李白
【導讀入境】: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也許會有這樣的體會:白天也思鄉,可夜深人靜之時思鄉更強烈,何況是月明之時。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李白向我們展示的正是這樣一種情與景:
清秋之夜,詩人作客異地他鄉。庭院寂寥,寒夜難熬,翻來覆去難以入夢。詩人將目光移向床前,咦,床前怎么這么亮?莫非是地上鋪了白霜。定下神,再仔細看,原來是皎潔的月光從窗戶射入。詩人抬頭望明月,月兒圓圓人不圓。不禁低頭又陷入沉思,想親人,思故鄉。
【賞析】:
這首小詩只用尋常口語,以敘述的語氣,直抒懷念家鄉的感情。雖然詞意淺近,卻形象好記,所以成為李白詩歌中流傳最廣的一首。
此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詞藻。而是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不加雕琢,隨手寫來,卻很有感染力。
以霜色形容清秋月光,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然而這詩的“疑是地上霜”,卻是敘述,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客居他鄉,庭院寂寥,夜不能寐,短夢初回。迷離恍惚中乍一望那透過窗戶的冷森森的皎潔月光,當然會“疑”為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
接下來的“舉頭”、“低頭”兩個動作更形象地展示了詩人的思鄉心理。他在朦朧的錯覺中定神細看,發現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從而又被月色牽引著抬頭觀看。遙望太空,明月圓圓,怎能不觸發羈旅思鄉之情呢?家庭的溫馨與眼前月光的清涼構成的對比,又怎能不增添詩人對故鄉親人的牽掛惦念呢?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到沉思之中。
短短四句詩,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而又細致、深曲、豐富,達到“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思考題】:
前人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請將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和李白的《靜夜思》相比較,談談自己的體會。
上一篇:中學生《雨霖鈴》古詩詞鑒賞
下一篇:中學生《題菊花》古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