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欣賞主體
能以審美觀點對文藝作品進行欣賞的人。文藝欣賞既是欣賞客體作用于欣賞主體的過程,同時也是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欣賞主體對文藝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的過程。文藝欣賞雖以作品為欣賞對象,但作品之所以能被欣賞,是因為欣賞者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緣故。馬克思說: “對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音樂對它說來不是對象”,“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可見欣賞者的主體條件,在文藝欣賞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藝作品的客觀涵義和客觀價值,在沒有被欣賞者領悟之前,只是一種潛在的因素,還沒有發揮出來變成某種藝術作用;只有被欣賞者領悟之后,它才外化為某種藝術作用。一個審美能力差的人,對文藝作品缺乏辨別的能力,也沒有能力領悟優秀作品的全部妙處;只有那些藝術修養高和審美能力強的欣賞者,才能充分地感知和理解欣賞對象的優劣,以至于有時欣賞者對欣賞對象的理解程度可以超過該作品的作者。
由于欣賞者的主觀條件有差別,因而文藝欣賞有差異性。欣賞的差異性,從大的方面來說,有時代的差異、民族的差異、階級的差異;從小的方面看,即使是在同一時代同一民族的人們之間,也存在著種種個人差異。從欣賞主體方面來看,造成個人之間欣賞差異性的原因是: (1)思想感情和認識水平不同。這一點不僅關系到對作品理解的深淺,而且關系到對作品的理解不同方向和不同態度。 (2)生活閱歷不同。有和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相類似的生活經驗的欣賞者,和對那種生活一無所知的欣賞者,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引起的感情強烈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3)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不同。這是構成人們不同審美能力的直接和主要的原因。文藝欣賞是欣賞主體去欣賞作品客體時所產生的一種復雜微妙的精神活動,當欣賞主體自身條件發生變化時,欣賞的差異性可以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如某人思想認識水平提高后,生活閱歷豐富后,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就比以前有所不同;甚至心情舒暢時和情緒低沉時欣賞同一個作品都會有差異。
欣賞文藝作品總要從作品出發,由于作品已把藝術形象塑造定形,作品中描繪的一切是基本確定的,加之人們的感知認識和思想感情又有某種共同性,因而文藝欣賞又有一致性的一面。正由于文藝欣賞有一致性的一面,所以各民族的文藝作品才能交流,古今中外的藝術名作才能為人們所普遍欣賞。文藝欣賞,由于主客體的種種緣故,既有差異性的一面,又有一致性的一面;一般來說,人們在對藝術形象的感知上一致性的東西較多一些,而對形象和作品的理解和好惡上又有各種差異。
上一篇:文藝美學研究·欣賞中的異向變移性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欣賞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