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文藝心理學
指從心理學的角度,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來研究文學藝術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是介于文藝學和心理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一般來說,文藝心理學以創作主體心理、作品心理內涵和欣賞主體心理為其主要研究對象和范圍。文藝心理學將視角探入藝術活動的主體心理結構之中,這對于認識藝術審美活動的內在規律,揭示人類創造行為的心理奧秘,提高創作主體和欣賞主體的審美心理素質,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歷史上看,在西方,雖然“自上而下”的藝術哲學思辨始終占據著統治地位,但從柏拉圖的迷狂說、亞里士多德的凈化說、十八世紀英國經驗主義休謨、博克等人的學說中,仍窺見到藝術心理學的早期萌發。在中國古代,藝術心理學得以在富于經驗性的直觀把握中表現出來。莊子講的“解衣般礴”、“庖丁解牛”,陸機講的“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劉勰的神思論等都應視為文藝心理學的初始形態。十九世紀,費希納倡導“自下而上的美學”,開啟了審美心理研究的新世紀,這期間,有里普斯的移情說、布洛的心理距離說、谷魯斯的內摹仿說等,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此后,文藝心理學伴隨著現代心理學的不斷進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并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科學形態,其中影響較大的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評、容格的心理原型批評及阿恩海姆等人的格式塔心理學派。
創作主體的心理研究是文藝心理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它以藝術創作主體的心理機制為主要對象,大致包括:藝術家心理經驗的生成、積累過程和藝術創作活動中的心理活動特點,前者主要關乎藝術家的藝術感覺、藝術觀察、情緒記憶、創作內驅力等心理因素的形成特點,以及個體心理結構的構建和集體心理結構的積淀等問題;后者側重在描述藝術創作的心理過程、特征及創作活動中各種心理因素的相互關系,諸如:動機與靈感、情感與思維、想象與直覺、意識與無意識、超前反映與審美創造等等。
作品的心理分析將藝術品理解為藝術家審美心理結構的物化形態,它以這一物化形態為對象,探賾鉤沉,發掘其中的心理內蘊,揭示出藝術作品的心理學意義。此種分析一般是在一種文藝心理學的理論模式指導下進行的,比如精神分析的心理批評,容格的原型批評等。
欣賞主體的心理研究,由于接受美學之興起,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為任何藝術品都是未完成的,只有通過欣賞者的接受——終端處理,整個藝術活動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系統行程。因此,欣賞心理研究注重接受者審美心理的能動再加工機能,注重研究欣賞趣味、欣賞態度、欣賞者的心理類型、欣賞中的心理共鳴現象、欣賞中的各種心理因素及其運行組合關系等等。欣賞心理的研究使文藝心理學完整系統的構造達于完成。
上一篇:文藝美學研究·文藝實踐的方向性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文藝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