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過年,不論多忙都要回遷西老家,那是爸爸成長的地方。這一年一段的記憶從未遺忘,從小時候暈著車睡得迷迷糊糊深夜抵達,到如今已經工作過年放假僅有一個星期的時間,都要回老家看看,即使現在爺爺奶奶都已經不在了,這個習慣也從未改變過。
記得小時候最有趣的事就是過年回奶奶家刨栗子。遷西盛產板栗,家家戶戶都有那么幾棵栗子樹,奶奶家也不例外。板栗下來之后要保存到我們過年回家,那么多月用正常的方式儲存會變質,所以家里經常在后院刨一個深坑,將一大袋栗子埋在地里。地下溫度低、不透空氣,天冷的時候下面就是一個天然的冰箱,栗子即使在地下存放很久也不會腐爛變質。每年過年回家,三十那天下午奶奶和叔叔們就會把栗子從冰冷的地里刨出來,凍得冰冷的栗子還是那么新鮮,炒起來特別好吃。
四面環山的老家過年的時候特別冷,即使是這樣,爸爸還是堅持著每年過年都要回去看看,每次去還會住上一晚。一開始我很不理解,爺爺走得早,現在奶奶不在了,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家,回去或者不回去似乎并沒有什么太大區別。有一年爸爸要求我也一起回去看看,我們開了三個多小時的車,到了以后,親戚們一起吃午飯,下午刨栗子、準備食材,晚上邊包餃子邊看晚會,一切都和以前一樣。爸爸好像比在家開朗許多,說著家鄉方言,開心地跟兄弟們喝酒,談論著跟老家相關的一切。
理解一個人往往是一瞬間的事,也就是在那一次我對奶奶不在后每年還是堅持回老家過年這件事不再有偏見。就像所有在外地打拼的孩子一樣,一到過年不管多忙都要回家看看。即使這里不再有最親的人,這塊熱土也不是故事的終結。老家對于爸爸來說無比親切,他曾不只一次對我說起自己小時候困難的故事,獨自到外地工作一個人都不認識的辛苦。似乎外面的世界永遠都是漂泊、都是流浪,只有回到這片土地的時候才能找到自己。過去的時光都被埋藏在土里,這里留下的一切卻是鮮活的,那四面的環山沒有走,成片的栗子樹沒有走,還有那些記憶也都沒有走。好像每座山、每棵樹都在提醒著爸爸,讓他想起小時候家里是如何艱辛地供出一個大學生,他自己是如何的努力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爺爺奶奶沒有離開過這片土地,這里對于爸爸來說也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那么簡單,我沒有感受過那種生活,但我試著理解也在不斷理解他的一舉一動,我知道他只要回來,就一定是思念的長度在不斷地拉扯。直到現在,我深深體會到他的做法,并且自己也在繼承著這種傳統——回到生養自己的土地工作、安家。我是一片樹葉,不管外面風吹雨打、命運飄搖,我都一定會回家。這一切都因為落葉歸根。
上一篇:《散文詩三題》萬金芳散文賞析
下一篇:《時光深處的窨子屋》楊云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