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喜鵲是鳥類王國中的美男子、窈窕淑女,每個部位都均勻舒展開來,它個頭適中,不似麻雀和燕子嬌小,也不像山雞和野鴨臃腫,修長的尾翅是它體態上一個完美的補充,飛行時,直直地撐開,如同輕輕擺渡的槳葉。尤其它那寬闊有力的喙,與頭部的結合,沒有絲毫生搬硬套,連顏色都相互一致,鮮明的黑色,使它與身邊的世界清晰可辨、毫不混同。喜鵲是黑和白這兩種顏色的絕佳調劑師,再沒有比它更精妙的搭配和融合了,喙部、頭部、頸部、胸部、背部、腰部均為黑色,肩部、上下腹部為潔白色;它像著一身用八卦圖制成的絨衣,翱翔于天地間,折返于四季更迭,翅端和尾翼則墨而近綠,隨光線角度不同它便散發出奇異的藍和綠,有時隱約可見彩虹狀的反光,耀眼奪目,猶如一位神采奕奕的英國紳士。喜鵲與人類的距離把握上顯示出高超的智慧,它活動的范圍大都選擇在有人居住的鄉村或城鎮周圍,它們平易近人,獨來獨往,覓食時也不急急忙忙,更不挑剔,草叢,收獲完的原野,甚至是在拴牛樁下被踢踏亂的玉米稈堆,都能看到它們優雅地用餐。它沒有婉轉悠揚的歌喉,只會“恰恰恰”,或長或短,長時的、凌亂的是警鳴,短暫的、輕快的是表達歡悅,尋求安全和快樂是它們永恒的主題。在荒野之地,很難見到它們的蹤影,在與人類親近的同時,也保持著警惕,它把巢做在高大直挺的楊樹上,而且離樹梢很近,即使是鄉村最膽大、最粗野的男孩也不會對它心存僭越。觀察它都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如遇刮風天氣,巢隨樹枝搖搖晃晃,真為它捏一把冷汗,這個瘋狂的浪漫主義者。
二
聽麻雀飛行時笨拙、吃力的凸兒凸兒聲,就知道它吃得有多么滿足,每一頓豐盛的餐宴后,幸福地飲下青草返青時送給它的露水。一身溜灰的外衣是按陜北的顏色精心縫制而成,終生不改,它才是這里的主人。當我們舉起彈弓瞄準它們的時候,它們該有多傷心,而且它并沒有像我們一樣鋸掉它們棲息的樹枝,我們應該付給它足夠的租金,而不是扒光它的羽毛,我們才是這兒的過路人。你看它們并不由誰帶領,有時單個從這枝跳到另一枝,有時成群結隊飛往更高的天空。
三
盛大的驚喜布滿整個高原,我隨奶奶去山上拔蔥,正值立秋之際,所有的莊稼都開始邁向成熟,再也不必注重自己的枝干和葉片了。盛夏時,每株莊稼對于枝葉的成長格外專心,如遇冰雹,肯定是滅頂之災,看它們此刻的樣子,已經將所有的力量都匯聚到根部,一心為了果實的成熟向土地深處挺進。奶奶用鐵鍬鏟一下,我跟著用力一拔,一聲沉悶的“嘣”聲從地下傳出,現在還不是土地奉獻收獲的時候,它必須緊攥住每一棵植物的根須,所以在我這不合時宜地索取時,它才會發出怒怨的聲音,如果在深秋,拔蔥是用不著鐵鍬的,只需稍稍用力,土地便將一根粗壯、味道醇厚的蔥贈予你。
四
待到一場雨或一陣盛大的風,秋,便會徹底鋪滿大地,是草最先探出身子測量初秋的寒意。此時,高大的梧桐和柳樹,依然綠意蓬勃。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秋雨中憤怒搖動,拼命挽留夏天,而匍匐的雜草率先著一身秋黃等待寒冬。凡是緊貼大地的,都是先行的引領者。
五
進入秋天的原野吧,莊稼和花草在穿越了短暫而激烈的春夏之后,它們成熟了,在晴空下,在歡欣的秋天里,每棵植物都開始沉思默想,準備在一場意欲已久的秋風到來之后,踏上布道的旅途。秋天是種子的世界,雨水已經無關緊要,現在需要的是陽光。而此時,太陽提升了高度,大氣層清爽透明,陽光的每一道光芒,都像裝上了芒刺,不停射向每一粒種子的內核,催促它們快快成熟,不可偷懶。每一粒種子都在準備步入新的紀元而專心致志,就連陰暗處斷層上的苔蘚,也被這火熱的場面感染了,開始折合起自己的菌絲,給裸露的外表在空氣中謀劃一件過冬的外衣。
六
我將一根柳枝拽下來,細小的都已凍僵,輕易就能折斷,但稍粗一點的異常堅韌,用了好大力氣才將它扳折,手震得生疼,從中間直接破開,里面結構緊縮,表皮死死貼住,呈灰白色,它不愿在這個季節釋放任何力量。高原的冬天,萬物都有各自的御寒法寶,它們嚴陣以待,毫不畏懼。幾只山雀,縮成一團,身子比平日小了許多,皮球似的在樹枝上跳來跳去,活動幅度不大,動作迅速、精準。太陽還沒有露面,漫長的殷紅布滿山脊,好似打鐵的巨人,在鍛造他巨大的鐵餅,山巒上空不時濺出火光,蔓延整個東方,猶如緩緩駛來雄壯威嚴的儀仗隊。
七
當清晨第一抹紅暈映射在高闊的山頭,像朝拜者鋪開他的行囊,默念他的禱詞。所有被夜色圍困的景象沖破牢籠,矗立在自己的位置,任流動炫舞的光芒涂抹。似乎只有太陽才能將大地上的山脊、河流、樹木清晰地分辨出來,它有一雙無可爭辯的火眼金睛,一旦睜開,世界便充滿真相。它如同一個稱職、孜孜不倦的地球巡視員,每天瞭望一周,專心致志地查漏補缺。它的工作緩慢而有條不紊。它有足夠的耐心讓一只鳥雀銜回最后一根蘆絮,也讓金秋褪去所有的戎裝,召喚嚴謹審慎的冬日來清點它全部的家當。
八
在冬日,耕地格外醒目,一隴接一隴,溫黃的色澤,那僅僅是農人扒開土地微不足道的一角。在一片土地上一年年勞作,翻了又翻,農人最懂土地,某種作物看厭了、長煩了,第二年便給它換個樣子。越過一片耕地就是一個村莊,偶有一兩聲深長的牛哞隱約傳來,黃土高原仿佛是一臺天然音響,任何一種聲音一經它便賦予了豪邁、滄桑的靈魂,尤其鐘愛粗獷、流線型音色。閑散的農人累了,就地坐下來,不需要高瞻遠矚,高原在任何一個方向為我們備好了話筒,爽朗地吼上一嗓子恩怨情仇,在堅定的藍色天空中逸散。如今沉睡的土地,像一幅展開的空白畫卷,今年所有的詩意已被農人收割,大地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油彩。
九
這些果樹東一棵西一棵,沒有排或行將它們分列出來,特別是那幾棵海紅果樹長在崖畔上,種樹的人完全不考慮收獲和買賣,他只是想著在勞作之余,在這些掛滿果實的樹下納納涼,隨手摘幾顆嘗嘗鮮,潤一潤他抽過煙嘴干澀的喉嚨而已。現在樹底下青黑的果子落滿厚厚一層,成了鳥雀和鼠兔光顧的盛筵,海紅果樹上依然稠密得掛著鮮亮的紅果,我摘了一顆,味道酸甜適中,嚼勁十足,而且越嚼越甜。這些七零八落的果樹,一個祥和溫暖的大家族,我愿把自己當做它們的慕訪者,在冬天它們抖落所有輕盈的裝扮、只剩遒勁的枝干、所有周密的計劃整理妥當之后,在我們掐指推算數九寒天鄰近時,它們早已將整個冬天藏于心間。
十
在兩棵樹空出的位置上扎下來,平生第一次覺得我的力氣遠離了沉重的負荷,來到無窮無盡的自然里,也開始變得取之不盡,甚至想要奔跑,想爬樹,想翻過眼前的這座土丘。在我爬完山,洗過澡,躺在沙灘上,滾燙的沙粒好像一下子獻出了它所有的熱量,它微小的身軀以集群的方式向我提供熱量,不論是脊背、屁股還是腿彎它都顯得全心全意。此刻,在世界的一個微不足道的沙灘上,我躺了下來,再也不用幻想去夏威夷曬日光浴,就在我們身邊,有遠方的一切奇異和美麗。曬過太陽之后,我困了。這一天,大自然隨隨便便向我展示它的無私和愛就讓我難以消受。那來自內在的幸福感驅使我好好睡一覺,就在樹蔭下,上衣也沒穿,我堅信,我已經成了這里的一員,風不會吹痛我裸露的肚子。一切都平靜下來,我可以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呼吸,和聽到樹葉的婆娑一樣,光線掠過搖擺的樹葉也抵達我的臉頰。晚上,月光漫過樹梢,照亮我的柴禾,遠處的山和黃河,以及旁邊的樹,頓時靜了下來,沒有什么可打破這宏大的安靜。鄰近的蛙聲起先還孤零零的,隨后便不約而同地連成一片,夜間有夜間的聲音,大自然會一刻也不停息地展現著它的美,鳥兒在夜間緊閉上嘴巴,而青蛙卻在此刻張開了喉嚨,太陽落下,月亮和星星升起,每一個成員都各司其職。
我的清晨,第一次不是因為鬧鈴或電話驚醒而開始。山雀早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清理嗓子,大把大把的鳥鳴肆無忌憚地拋灑下來提醒我,新的一天開始了。
十一
游蕩了一天,夜慢慢圍攏下來,四周的山變成了黑影,人也變成了黑影,所有華麗的外衣被涂成一色,融入鄉村的夜。聽聽傍晚的蛙聲吧,雨水就是青蛙絕佳的潤喉劑,今夜它們叫得格外歡暢,每一聲都拉得特別干脆、有力,此一聲,彼一聲,互不重疊搶調,雖然感覺漫不經心,但一聲和另一聲的鏈接沒有一絲空隙,仿佛稍有停頓,這寂靜美妙的夜晚就會突然大放光明。我們總以為沒有星月的夜會漆黑得什么也看不清,可是只要在夜晚來臨之際跟隨它,它就會賦予你一雙夜的眼睛,除非你在明晃晃的鎢絲燈光中突然置身夜中,那么夜才會讓你成為睜眼瞎。在回返的路上,個個像載譽歸來的莘莘學子,難掩心中的狂喜,大自然用半天的時間,沒有說一句話,沒有抽一鞭子,我沒有交一毛錢學費,就把怎樣得到幸福的秘訣傾囊教授給我們,我手里的枯木枝,也仿佛成了世界最高學府頒發給我的畢業證書。
十二
六月的棗林,猶如一群待嫁的姑娘,急切地讓每一片葉子接受沐洗、煥發容光,每一朵棗花今日絕不散發花香。今天下著雨,不是個示愛的好時日,她要挑選一個陽光和煦的日子,讓今日躲在密林深處的蜜蜂和蝴蝶,向它的意中人帶去愛意綿綿的情話,蝴蝶和蜜蜂專干此事,如果我們人類的愛情由它們來牽線搭橋,那我們該有多浪漫,我們會愛得多么專心致志啊。到了秋季,顆顆鮮紅的棗子,不正是他們愛情甜蜜的果實,浸滿蜜汁的脆烈果肉,咬在嘴里,猶如被初戀情人深情的回眸擊中,整個秋天的棗林激蕩起愛的回憶,這比丘比特神箭更直接、更精準。
十三
土窯洞多年不住了,圍墻風化、坍塌,門斜吊著,門檐上的土塊大塊大塊塌下來,曾經忙碌的石磨早被洪泥掩埋,在一片敗落中院子里卻生機勃勃,蒿草、榆樹、槐樹肆意生長、密密麻麻,鳥兒隨意起落、飛進飛出、嘰嘰喳喳,爺爺當年和李貴茂打了一架爭過來的木櫞,還準備做羊圈門子,如今成了松鼠的窩窠,人很難再次進入,爺爺奶奶早已去逝,早把家當歸還給土地,自然已經蓋上了它的印章。
十四
黃土高原此刻成了動物露天游樂場,不會有一只落單,他們或三五結伴,或成群為伍,在枯干的草叢中、收割后的坡洼上、平坦潮濕的原野里,灰藍的鴿子、五彩繽紛的雄野雞、奔竄的野兔,在我們不經心的漫步中,時而竄出,讓人心驚肉跳。強健的翎羽發出撲棱棱的震響,劃破寧靜的高原,似乎它在不停地向我們辯駁高原的貧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石雞,胖乎乎的身子,顏色幾乎和土地接近,不仔細看,很難辨認,除非它扭起屁股走動起來,才可以將它從地上分辨出來,但它們似乎并不急著飛走,我試著逼近它,體驗做一回獵人的感覺,它跑了起來,它那細短的小腿讓我堅定地認為,不用多大力氣就能將它按倒,這一群有七八只,脖子伸得又高又直,完全對我的攻擊持藐視態度,它們的高傲和松弛激勵我大步跑向它們,它們依然沒有起飛的念頭,不時回頭向我瞥過來,好像在確認我是不是一個危險的對象,它們有足夠的信任來度量任何一方的傷害,但屢試屢敗,終究還是飛走了,只消片刻便停在了不遠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繼續它們快樂的覓食旅途。其實,我只不過是想陪它們跑一段,鍛煉鍛煉筋骨而已,獵人,我只想做獵取快樂和自由的獵人。
十五
兩只色彩斑斕的公野雞,在離我不足十米遠的地方,像炸了雷似的一飛沖天,這高原懷中的寵兒,肥碩的身子沒有一點笨拙,動作矯健利索,起飛的瞬間,修長的尾巴不停地扇動,直至飛到足夠高了,尾巴便平展開來,一同消失在我的視線里。我想象著這些一身華麗愛炫耀的家伙,肯定會將自己的住處打造得富麗堂皇,一個圓形窩巢,外層用樹枝圈回來,里層用細草箍住,最里面鋪上舒適、溫暖、色彩鮮艷的毛羽和絲綿,它飛走后,我可以將手放進去感受一下留下的余溫。我急忙從它們潛藏的地方跑過去,不過讓我大失所望,棲息地和周邊的草叢幾乎沒什么兩樣,除了幾棵草被擠斜之外,幾乎無法辨認,更不要說體溫了,如果不是一堆白花花的糞便,很難說明剛才它就在此處洋洋得意地幻想著明日的戀情。這個懶惰的花花公子,是什么讓成群結對的母野雞對它投懷送抱,這堆糞便或許是它留給這幾棵被壓斜的荒草豐厚的報償吧。
十六
農人一生都在用著簡單的農具,將一塊鐵片磨個刃口、打個弧度,或者直接將木條扎成筐籃。在農具上花的心思,可愛而完美,一把鐮刀可以完成好多事,割谷子、糜子、玉米,割草等等,一把鍘刀就可以讓牛羊膘肥體壯。手里拿上任何一件農具,就如同拿著打開自然之門的鑰匙,慷概的大自然拒絕任何精心構建,它總是教導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謀生。
十七
村莊和這片果園被一條溪流分開,對面的村莊一目了然,每條路通往哪里一目了然。農舍依山而建,全是土石材料,高原的村莊一點兒也不顯眼,在遠處不仔細看,很難認出,院墻、豬圈、門窗和高原的色澤基本一致,就連紅對聯的顏色也早已被季節抹去,人們也不刻意修飾,花紅柳綠在這里沒有立足之地,人們的創造力來自與自然的直接合作,大略成型的石獅,其貌不揚的窯洞,就連頂門棍也是簡單修鑿而成。走進村,全村的狗吠叫起來,厚厚的落葉堆里,幾只黑母雞專心地刨挖著,原本沉睡的樹葉不斷從它尾部飛出,火紅的雞冠不停抖動,那是大自然頒發給它落葉翻閱權的特有憑證。一進村,便激起一陣狗吠聲,盡量放緩腳步,壓低說話聲,但這狡猾的伎倆如何瞞得過酣睡的狗兒,村子的氣息和重量已被它掂得一清二楚,任何不合時宜的行為都會被它輕松識破。
十八
冬天猶如自然造就的一張巨大的篩網,所有的生命一經篩籮,便現出原型,草木只剩莖稈,連顏色也被沒收,巖石周邊不再水氣彌漫、柔情蜜意,河流的叮咚歡唱戛然而止,并不豐盈的河水在冬的指引下,向河道兩邊擴散開來,盡可能讓更多的草木得到潤澤,現在看來,這條河正在用冰刀擴展它的版圖,山鶉和野兔變得小心翼翼,收斂了它的明目張膽、大搖大擺,縱然我們的腳步緩慢,但總是不時地將它們驚起,以運動員奪冠的爆發力跑掉,留給我們一股陌生的塵土。冬日的黃土高原完全裸露出來,耕地和荒野一目了然,青苔和荒草幾乎覆蓋著所有地表,廣闊的黑褐色靜靜等待遙遠的春天逼近。漫步高原,如同面對莊嚴的大地之神,極目望去,解讀的無力感充滿心間,站在高坡上,如同置身時間的深處,近乎絕望地看著眼前沉靜的高原,引領著時間大步向前走去。
十九
中元節回老家上墳,七月的村莊像個豐滿、熱烈的少女,果實青黃相間,大地散發出濃烈、清爽的泥土氣息,燒完紙,順著埋爺爺奶奶的墳塋,向下步量,在將來埋我的位置上,獨自站了好久,環顧四周,雄厚的高原一如既往地緘默,和小時候的狀貌一樣,莊稼一茬一茬生長過去。就在若干年后埋我的地方上我躺了下來,從坡底徐徐而來的風拂過我的全身,也撫過耳畔的野草,此刻,我只看到潔白的流云一朵接一朵緩緩飄逝。
二十
走進任何一個村莊,首先映現的是高大、繁茂的榆樹,房前屋后,田間地頭,任意舒展,不似楊樹直直得挺起胸脯,榆樹倒像一群無所事事的老光棍,沒有向天空伸展的宏偉計劃,只是眷戀著農家的屋檐、牛舍的碎瓦、鄰家的墻頭。它不擇地勢而長,狹小的石縫、裸露的沙丘都是它們的領地。從沒有一棵榆樹因陽光的熾烈,而沮喪地低下頭顱,越是光照充裕、炙熱的地方它越是歡悅,仿佛特意向我們表明,它們對命運的安排最不以為然。榆樹的葉子多呈褶皺鋸齒狀,一開始展現在陽光下時,就已經爬滿皺紋,它最不在乎的就是葉子了,即使在繁盛的夏天,整棵樹所顯現的還是以韌性十足的枝條為主,它天生就是青筋爆出的硬漢子,習慣在風雨中披一件簡單的蓑衣。榆樹生就一身硬骨頭,深縱裂樹皮宛若一身豪邁的鎧甲,堅實的材質會讓伐木工人滿腹牢騷、筋疲力盡。從白堊紀早期的化石中就已陸續發現榆樹的蹤影,讓人驚奇的是,在漫長的地質年代更替過程中,統治世界的恐龍滅絕了,陸地板塊不斷碰撞、漂移,鳥類、哺乳動物開始了漫長的進化以適應多變、惡劣的自然環境,而榆樹的主要特征變化卻微乎其微。噴涌的火山,地震的肆虐,甚至是隕石的撞擊,在它面前化為徒勞的煙塵,它是植物界的領袖,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面不改色,繁衍不止。
上一篇:《紫藤蘿》趙天熹散文賞析
下一篇:《自由行走的花(外三篇)》管弦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