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國〕托·德·昆西
【原文】:
幽美的喪鐘,那來自迢迢的遠方,悲泣著清曉之前逝去者的鐘聲,把我從傍岸的舟中驚醒起來。這時,冥冥的曙天剛才破曉,朦朧昏暗之中,我瞥見一個少女,頭上盛飾著節(jié)日的白玫瑰花冠,正沿著孤寂的海灘跑去,神情異常緊張。她簡直是在狂奔,不時地又回眸顧盼一下,仿佛身后有惡人追蹤。但是當我躍上海岸,趕了上去,想警告她前面危險,但是天啊!她卻將我甩掉,好象避去一樁新的禍害,因此我雖高聲嘶叫前有流沙,也終歸無效。她越跑越快;繞過了一座岬角,便不見了;霎時間,我也繞到那里,但只見那險惡的流沙已使她遭到滅頂之災。這時她周身覆沒,只剩下那秀美的頭額,以及頭上的玫瑰王冠,泣對著那垂憐的蒼天;最后,唯一還能瞥見的,是一只皓白的玉臂。憑著晨曦的微明,我眼見著那秀美的頭顱沉入深淵——眼見著那張玉臂,伸出在她的頭頂與那險惡的墳墓之上,抬呀,擺呀,伸呀,抓呀,仿佛向著云端透出的一只欺誆的手臂呼救——眼見著它呼出最后的希望,接著,最后的絕望。頭顱、花冠、玉臂——一概沉淪;臨了,那殘酷的流沙把這一切都埋封地下;這個美麗的少女在天地之間沒有遺下一絲痕跡,只剩得我的一掬天涯清淚而已,而這時‘海潮正徐徐涌動,來自眼前荒漠般水面上的鐘聲,在這個幽骨的塋墓之畔與凄厲的曉天之際,吟哦著一闋悱惻的安魂哀曲。
(高健 譯)
【作者簡介】:
托·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 1785——1859) 英國散文家、文學批評家,曾以散文《一個英國鴉片服用者的自白》一舉成名,他的主要散文作品有:《來自深處的嘆息》、《英國郵車》等。文學批評著作有:《論(麥克白)劇中的敲門聲》、《論風格等》。
【鑒賞】:
這篇散文充分體現(xiàn)了德·昆西散文的創(chuàng)作特色——善于描寫夢幻,以怪涎奇特的幻想表達某種不確定的意境與情緒,留下豐富的讀者想象的空間,富有悲劇的美感。
《流沙》選自德·昆西的散文集《英國郵車》中的《夢的賦格》,作者記敘的是目睹一少女在黎明時向海灘狂奔,終于被流沙淹沒的夢境。手法新穎獨特,意境撲朔迷離,表達的內(nèi)容更是令人難以把握:遠方喪鐘幽鳴,天空曙色未明,然而一個頭上盛飾著白玫瑰花冠的少女幾乎是自覺地奔向危險的海灘,作者沒有交代她為什么自蹈死地,而只是驚心動魄地描繪了少女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過程,并且著重渲染了少女的美麗:秀美的頭額、玫瑰王冠、皓白的玉臂。她就是美的象征,然而這種美在傾刻之間便殞落——這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悲劇。所謂悲劇就是“將最美的毀壞給人看”。作者精心繪制了一幅美麗少女被流沙吞沒的圖畫,始終充溢著悲劇的氣氛和情緒,起到了悲劇使人產(chǎn)生“畏懼與憐憫”的效果。
本文的語言哀婉動人,飽含作者的深沉感情。
上一篇:蘇舜欽《滄浪亭記》抒情散文鑒賞
下一篇:〔瑞士〕黑塞《流浪》抒情散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