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8】風景入畫
(〔英〕肯尼斯·克拉克著,呂澎譯,譯林出版社,印張7.625,2020年10月第1版,68元)
△7章:象征風景;事實風景;幻想風景;理想風景;自然景象;北方之光;回到秩序。
〇這本書是肯尼斯·克拉克第一年在牛津大學任斯萊德教授的講授講稿。“使我們英國青年人多少關心一點藝術”。
〇一切表現形式本身就蘊含著他們自身滅亡的種子,正如古典主義走向空洞和欠缺生命力,自然主義也趨于粗俗和野蠻。它是大眾風格,是無需努力或教育就能理解的風格。
〇印象主義與所有真正的藝術形式一樣,通過視覺和肌理創造了它自己的秩序。但它是一瞥或快照的感覺統一。人們不能理解一幅印象主義的畫,也就不可能“盡情享用”。
〇在西方藝術里,風景畫只有一個短暫而間歇的歷史。在歐洲藝術最鼎盛的時代,即帕特農神廟時代和沙特爾大教堂時代,風景畫是不曾也不可能存在的;在喬托和米開朗基羅看來,風景是與正題無關的。只有在17世紀,偉大的藝術家才為風景而畫風景,并盡力將各個規律條理化。只有在19世紀,風景畫才成了占優勢的藝術,并創造了自己嶄新的美學。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風景的概念由實物轉變為印象。
〇風景畫不僅是自然的再現,更反映了人類內心的自我投射以及對自然地回應。風景入畫,畫入心靈。
〇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接觸偉大的藝術。
〇西方風景畫研究開山之作,再現人類觀看自然的歷史。“我們的四周環繞著非我們所創造的事物,它們有著不同于我們的生命構造:樹木、花朵、青草、江河、山巒、云彩。多少世紀以來,它們一直激發著我們的好奇與敬畏之心。”
(2021年2月16日下午6:00閱畢)
上一篇:陳賡大將圖傳
下一篇:“空殼村”脫殼記:云南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案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