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孟子·揠苗助長》原文鑒賞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①,芒芒然歸②,謂其人曰③:“今日病矣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注釋】 ①閔:同“憫”。擔心,憂慮。揠:拔。 ②芒芒然:困頓不堪的樣子。 ③其人:指他家里人。 ④病:這里是勞累、疲倦的意思。
【今譯】 宋國有一個人擔心他的秧苗不長而去拔高它,疲憊不堪地回到家里,對家里人說:“今天真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秧苗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去一看,秧苗都枯槁了。
【集評】 清·趙承謨:直接喻意作正意,說得水乳交融,松快無比。(《孟子文評》)
清·牛運震:引喻荒唐之甚,然妙處正在此。宋人一喻極荒誕,似《莊》《列》寓言。(《孟子論文》)
清·吳閩生:談理之文易于晦昧,加入此等妙解曲喻實能屈達難顯之情,使人易于領解,且妙語解頤尤足引種種情趣,此亦古人不傳之一秘也。(《孟子文法讀本》)
【總案】 本篇選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本來是用這則寓言來說明養氣之道。不過它闡明了一個普遍的道理,即不要憑主觀愿望去做違背客觀規律的蠢事,否則會適得其反。
這則寓言總共才用了四十個字,卻寫了一個首尾完整的故事,可以說是“具體而微”。其中用“芒芒然歸”形容拔苗者的困頓,形象生動。用“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刻畫出他干了蠢事而不自知,反而洋洋自得的神態,可謂簡約傳神。而“其子趨而往視之”,則寫出其子好奇心勃發,急急忙忙跑去觀看;“則苗槁矣”,其子的失望,不言而喻了。
上一篇:《先秦散文·禮記·戰于郎》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戰國策·新婦言失早晚之時(衛策)》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