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謝巖津
【作家簡介】那齊姆·希克梅特(1902—1963),土耳其詩人。出生于伊斯坦布爾一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后入海軍學校,因為積極參加船員們的反帝斗爭,被艦隊開除。1921年,希克梅特來到蘇聯,閱讀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在蘇聯,結識了詩人馬雅可夫斯基,這對他詩歌技巧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1923年回到土耳其,從事進步文學活動,加入了共產黨。政治上屢遭迫害。1937年最后一次被捕入獄,在全世界和平之聲的呼吁之下,1950年才恢復了自由。在獄中的13年,他仍以自己的筆進行著爭取民主和平的斗爭,于1950年獲“國際和平獎”。獄中生活嚴重損害了希克梅特的健康。出獄以后他被迫流亡蘇聯,1963年在莫斯科病故。希克梅特13歲開始寫詩,早期詩歌多抒發個人感情,接觸了社會之后,他發覺私人感情的范圍太狹隘了,于是轉為描寫社會現實,反映人民的苦難,號召為自由而斗爭。史詩《我的同胞們的群像》(1935),刻畫工人、農民、地主、資本家、政客、作家等多種人物形象,反映了20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社會和政治生活。著有詩集《八百三十五行》(1929)、《1+1=1》(1930)、《已經三個了》(1930)、《沉默的城市》(1931)、《夜間來的電報》(1932)、《致塔蘭塔·巴布的信》(1935)等。還著有劇本《頭蓋骨》(1932)、《被遺忘的人》(1935)、《土耳其故事》(1952)、《怪人》(1955)、《愛情的傳說》(1965)和長篇小說《羅曼蒂克》(1964)等。
《希克梅特詩集》,陳微明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年出版。
【作品節選】
我的心不在這里
——心痛病
你錯了,醫生。
你的柔弱而蒼白的手
不能夠摸到我的心。
鮮紅的血,我的血,
同黃河混在一起奔流。
我的心在中國,
在那為正義的制度而戰的
士兵的隊伍中間跳動。
每天,當黎明將要降臨,
天空還沒有紅霞的時候,
在希臘——已經好幾年了——
每天,當黎明將要降臨的時候,
他們把我的心
帶出去槍斃。
每天的夜晚,
每天的夜晚,
當囚徒們在夢中喊叫的時候,
我的心
像一位小小的客人,
向留在家里的母親和妻子飛去。
我的困苦的人民等待著我
已經十年了。
我應當對他們有一點貢獻。
但是,怎么辦呢?
穿過鐵柵,我交給他們
我所僅有的東西:
一顆紅色的蘋果——
我的心,醫生。
我的心
不僅僅在我的身上——
雖然我躺在醫院里面,
但我的心整夜地燃燒著,
它在同遠方的一顆星談話。
……
樂觀主義
啊,孩子們,我們將看到魔術的時代,
我們將聽到太陽在太空中歌唱,
啊,孩子們,我們把銀灰色的機群,
派遣到星球間的青空飛翔。
我們要用光的速度在空中飛駛,
智慧和自由的世紀給人類添上翅膀。
啊,孩子們,孩子們,誰知道這會不會永久!
吻它吧,有一天地心將失掉吸力?
但是現在,我們的每一天都是艱苦的日子,
像聽童話似地,我們在聽奇異的故事,
似乎有一些城市,像充滿陽光的蜂房,
那兒市場上的東西我們都買得起。
我們呼喊,而回答我們的是一本書:
它的封面是黑色,書名是:《牢獄》。
兩只手被綁著。連指頭也別想動彈。
骨頭折斷。流著血。一切在搖擺。一片黑暗。
今天,我們的收入雖然看來很大,
可是,每一星期我們只能吃一次有肉的午飯。
今天,我的兒子出去作工,
為了回家時候剩下一副黃色的骨架……
但是今天……
你要相信:
啊,孩子們,我們將看到魔術的時代,
我們將聽到太陽在太空中歌唱,
啊,孩子們,我們把銀灰色的機群,
派遣到星球間的青空飛翔!
還是那顆心,還是那顆頭顱
親愛的,不,這決不是空談:
我像一粒子彈似地穿過十年被俘的歲月,
就任憑在這途程中,我得了病吧,
我還是那顆心,還是那顆頭顱。
詩人
我是一個詩人。
我的口哨,像鋼一樣,
把電光刺入
房屋的墻壁。
我的眼睛
在二百公尺遠的地方
可以清晰地看見兩只
糾打在一起的甲蟲。
這一雙眼睛,
透過夜的黑暗和寒冷,
難道還看不見
兩足動物的世界
已經分成了兩半……
……
假如你要問
我來自世界的哪一部分,
我在哪里生活過,我見過什么
請你看看我的皮包:
黑面包——我的午飯,
一本書:馬克思的《資本論》,
這就是對你的回答。
我是一個詩人,
我曉得詩的本質,
我不喜歡談論天藍的顏色,
我的最喜愛的詩篇
是《反杜林論》。
我是一個詩人,
我所滴下的詩的主題,
比秋天滴下的水滴還要多,
但是在歌唱我的
馬克思主義的詩篇之前,
我必須先成為一個
《資本論》的專家……
【作品鑒賞】在《希克梅特詩選》中收集了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包括《北京近作七首》在內,共計46首詩,其中兩篇是從法文翻譯的,其余都是從各種俄文出版物譯出,并與原文對照校訂過的。
作為一個貴族階級的叛逆者,一個用自己的筆為爭取民主與和平而戰的詩人,希克梅特的詩篇始終洋溢著對祖國、對人民深摯的愛、對自由、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不論在任何時候,即使是在敵人的高墻之下,他從不灰心,氣餒,永遠保持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同時,他的樂觀又非盲目的自慰,他的頭腦時刻都保持著清醒,對現實有著極為敏銳的觀察力。這一切就是希克梅特詩歌的主旋律,也是他深得當時全世界人民敬愛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英美帝國主義者占據了土耳其許多地方,使土耳其淪為他們的殖民地。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詩人立刻看出了威脅他的人民的危險不僅從外面來。于是他寫了《安那托里亞的傳奇》,深深地悲嘆土耳其人民被壓迫的境況和呻吟于封建地主與外國侵略者雙重剝削下的農民的艱苦的命運:
“矮小的,鉆進地下的屋子,
街道是鼴鼠的洞穴……
這些屋子用幾百只小嘴吐著煙氣,
它們的額頭互相地碰著……
……
一個年老的,面色像泥土一樣的農民,
他悲痛地說自己是一個父親。
這年老的農民有一個兒子,
然而現在,他孤單單地在田里勞動,
因為那個少年已經在伊斯密爾陣亡……
他的女兒的雙手本來可以幫助這個老人,
但是,承包捐稅的商人
已經帶走了她,當作到期沒有繳上的稅款的抵押。”
詩人形象地描繪了淪為殖民地的土耳其人民的痛苦和悲哀。在詩中,他是以一個衣衫襤褸、貧窮、瘦削的形象出現的,詩人站在悲哀的人民中間,作為人民的一員來訴說他們的不幸,訴說他們的悲憤,毫不留情地譴責那些“在懷古的憂傷中感到愉快”的殖民者和故作慈悲的偽善者們,表達了詩人鮮明的愛憎情感。
這種鮮明的愛憎之情,是同他清醒的認識密切相連的。在《詩人》這首近于自白的詩中,他有力地指出:“兩足動物的世界,已經分成了兩半”,并且明確地表示了自己的立場:黑面包的午餐,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論》是他最喜愛的詩篇。他要像一個有力的足球老手一樣勇猛搏擊。
在希克梅特的詩里,政治的烈火和強烈的抒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時刻將自己的生命與人民連在一起,將自己的全部創作熱情傾注在祖國和人民身上。同時他的想象極為豐富,色彩變化多端,即使是在描寫祖國人民凄涼悲慘的境遇,也絲毫看不到低沉抑郁的情緒,有的只是壓抑在心中的噴薄欲出的滿腔怒火,和對人民的痛心的愛與同情。對于歷史的清晰的認識,對于現實的透徹的觀察,使他以堅強的信心期待著未來,即令當他寫到斗爭中暫時的失敗,寫到西班牙或希臘的弟兄們的悲劇命運,或者他自己悲哀的遭遇時,在他的詩里也是找不到悲觀的調子的。樂觀主義,對生活的肯定,對光明未來的毫不動搖的信心,這些是希克梅特全部創作固有的主題,它們和反對侵略者開拓殖民地的政策,反抗法西斯主義的暴行的激情融合在一起,貫穿詩選的始終。在題為《樂觀主義》的詩篇中,詩人高呼道:
我們將看見魔術的時代,
我們將聽到太陽在太空中歌唱,
啊,孩子們,我們把銀灰色的機群,
派遣到星球間的青空飛翔!
而《聲音》則用如詩如畫的語言,抒發了身在囹圄的詩人對春天的渴望,對歡樂、自由世界的向往。那種波浪喧鬧、歌聲裊裊、星光燦爛的窗外世界同監獄的高墻形成強烈的反差。詩人對生命的摯愛,對和平的追求,在字里行間傾瀉而出。
《寄自獄中的信》是作者對愛妻的安慰,詩中表達了他對妻子和兒子的思念,對外面世界的渴望,更表達了詩人那始終如一的“偉大的憤怒的火焰和驕傲的希望”。他堅信“我的國家正在從艱苦的日子走向那幸福的未來”,那種國泰民安的美好日子一定會到來。
盡管為了維護和平與正義,詩人自身歷經磨難,前后在敵人的牢獄中度過了17個年頭,但他始終無怨無悔,始終不改他對祖國對人民的一片赤誠之心。《還是那顆心,還是那顆頭顱》是他簡短而又堅定的自白。在《20世紀》中,詩人說道:“我是20世紀人,我為了這一點驕傲”。
一百年以后……
不,一定會實現得更早!
我的世紀也許還要死亡與復活幾次,
然而它的未來的日子是輝煌燦爛的,
它將發出太陽的光芒……
長期的監禁嚴重損害了詩人的身體健康。醫生對他說他的心臟受了影響。“我的心臟?”他說,“它僅僅只有一半在土耳其,在牢里。另一半在中國,同那正下黃河的軍隊在一起。”《我的心不在這里》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他不僅僅關注祖國人民的命運,他還在時刻關注著世界人民的命運。即使在獄中,在疾病纏身之時,他仍站在全世界人民為和平而戰的行列之中,同他們同生共死。而關于他自己的命運,他從沒有抱怨過。作為一個和平的保衛者,他永遠不同意自由主義者的和平主義思想。他不是乞求和平,而是同人民一起為和平而戰,是一個爭取和平、保衛和平的斗士。他把自己的詩獻給那些握著武器為和平事業而斗爭的人們。
正因為有如此博大的胸襟和公正無私的愛,詩人才真正理解蘇聯人民的愛國主義斗爭。他把自己優秀的敘事詩《卓婭》獻給蘇聯的偉大衛國戰爭。詩中描寫了少年女游擊隊員卓婭·柯斯摩德米揚斯卡雅的英勇與堅強。詩人把她作為全體蘇聯人民的典型代表來描寫,從她身上可以看到人民必勝的信心。
“年輕的,強健的身體彈了一下,搖晃起來。
好像是進攻的信號,
好像是未來勝利的消息,
好像是不朽的象征,
它在大地的上面飛升。
將卓婭英勇就義的場面賦與悲壯、昂揚、戰斗的色彩,那在大地上飛升的形象象征著億萬個繼卓婭而起的蘇聯人民磅礴的氣勢和勢不可當的力量。
希克梅特的詩中時刻表現了對人民的愛,同時也充滿了他對全世界命運的憂慮。詩人以他敏銳的觀察力,清楚地看到帝國主義虛偽宣傳的危險,因此他在《你的手和他們的謊話》中,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統治者的各種宣傳皆是謊言,讓人們提高警惕,格外留神,謹防上當受騙,從中可以清楚地感覺到這位“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詩人的一片苦心。
如前所說,盡管希克梅特的每首詩歌主題各有側重,但總的來看,爭取和平、民主、自由,樂觀向上,是他詩歌的共有主題,他的詩歌無一不取材于現實,可以說希克梅特的詩是現代土耳其人民和世界人民反侵略、爭自由的斗爭的縮寫,這種新的題材大異于傳統的土耳其詩歌反映的題材。不同的內容要有相應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得到表現。希克梅特的詩歌有如此強的表現力,不能不說與他采用的新詩歌形式有密切的關系。希克梅特利用馬雅柯夫斯基豐富的創作經驗和詩歌手法,來為他的新詩服務,他用創造的精神研究了馬雅柯夫斯基的創作,這大大地豐富了希克梅特的詩歌,使詩歌的內容與形式相輔相成,從而加強了他詩歌的表現力。
上一篇:元文琪《巴哈爾詩選》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下一篇:梁立基《希蒂·奴兒巴雅》東方文學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