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春來
郭建中
晚霞把她的余暉留給了江上的漁火。漁火,在夜的帷幕上閃著靜謐的橘黃。
一點,二點,三點……忽閃忽閃的。她,是漁人的眼在眨嗎?還是在講述一個新奇的故事?
漁火點燃了漁歌,在碧波蕩漾的江面上搖曳。象夢幻一般輕盈,象云朵一般飄逸。
姑娘的漁火在小伙子的瞳仁里冶煉出愛的結(jié)晶;小伙子的漁火在姑娘的漁歌里浮沉著情的敦厚;年輕人的漁火在老人的臉上閃爍豐稔的喜悅。
漁火,在漁人的心中燃燒。江濤吞不掉,江風吹不滅,她愈燃愈亮,愈燃愈亮,燒沸了大江,燒沸了赫哲人的生活。
夜,是用墨寫成的詩。漁火呢?則是詩的翼。
《漁火》這首散文詩,從黃昏寫起,層次分明,景色逼真,讀后如見此景。當夜色把晚霞剪碎,掛上桅桿,落入船艙,于是一點,兩點,三點以致無數(shù)的漁火在流動,忽明忽暗的在閃爍,“在夜的帷幕上”繡出朵朵橘黃色的燈光。
作者用“橘黃”二字來形容黃昏與夜色的交替時刻,再確切不過了。此時,霞光即將退盡,尚留余輝之際,漁火初上——一點,兩點有氣無力,猶如蛋黃。拈出“橘黃”二字境界全出,這足見作者觀察之獨到,如果用“江船火獨明”來寫此時江上景色,則大謬不然了。
讀這篇散文詩,如同觀賞一幅用語言的彩線,織就的錦緞掛毯:當夜幕完全垂下,點點漁火愈燃愈亮,照著碧波蕩漾的江水,伴隨著江流淌的是清脆的歌聲……真可謂半江漁火半江歌。
作者用歡快筆調(diào),飽蘸著情感譜寫了赫哲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一曲贊歌:勞動的歡樂,純真的愛情,豐收的喜悅,對未來的憧憬……了解赫哲族歷史的都知道,赫哲族在舊社會是瀕于滅絕的民族,休養(yǎng)生息到1957年,據(jù)統(tǒng)計總?cè)丝诓蛔懔偃耍照苋顺Uf:從前的江水大半是我們赫哲人的眼淚!“大江東去”,浪淘盡赫哲族人的淚水與苦難。知道了這些,就更容易品出如今生活的甘甜與美滿。
這篇散文詩寫法上的特點是句句點題,句句不離漁火。從漁火點燃寫起,由漁火引出漁歌、愛情、收獲、新生活……漁火是赫哲族人民勤勞的象征,幸福生活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夜,是用墨寫成的詩。漁火呢?則是詩的翼?!边@最后一句內(nèi)涵尤為深刻:赫哲人詩一般的生活是靠勤勞勇敢換取來的——漁火是赫哲人民生活騰飛的雙翼。既點題又升華了主旨。
上一篇:《漁火》鑒賞
下一篇:《漁父》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