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同列斥
【原典】
王吉為添差都監①,從征劉旰②。吉寡語,若③無能。動④為同列斥,吉不問,唯盡力王事。卒破賊,遷統制⑤。
【注釋】
①添差:宋制,凡授正官,皆作計給俸祿的虛銜,實不任事。內外政務則于正官外另立他官主管,稱“差遣”。凡于差遣員額外增添的差遣,叫“添差”。都監:宋代設有路“都監”,掌管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和邊防事務。有州府“都監”,掌管本城廂軍的屯駐、訓練、軍器和差役等事務。資歷淺的武官擔任此職時,稱“押監”。②從征劉旰:公元997年,因交子的濫發和發行準備的不足,釀成通貨膨脹,十個鐵錢兌換一個銅錢,引起了成都軍士劉旰率領士兵叛亂,“五日而兩川懼”。③若:好像。④動:動輒。⑤統制:古代官名,北宋時于出師作戰時選拔一人為都統制,總轄諸將。至南宋建炎初,設置御營司都統制,始為職官名。又有統制、同統制、副統制等。
【譯文】
王吉任添差都監,參與征討劉旰。王吉平時少言寡語,好像沒有什么能耐。他總是被同事斥責,王吉也不回應,只是盡心盡力地做事。終于打敗了敵人,升為軍隊的統制。
【延伸閱讀】
事情的發生如果在意料之中的話,當事人多能理性處理,而不至于茫然無措。但是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出現,往往是突然而至、猝不及防的,人們沒辦法選擇,也沒時間選擇。對于他人的侮辱責罵,也是如此。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突發事件中,人與人之間的優劣高下才明顯地區分開來。正如孔子所說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英雄只有在滄海橫流的時候才顯露本色。面對突然而至的侮辱,一般人的反應都是回應,如果有人沉默的話,往往被視為理虧軟弱。然而依照孔子的儒家理論,遇到這樣的事情,作為君子應該是“敏于事而慎于行”,以最后的行動來為自己正名。常言道“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都是說明行動事實的有效性。事實勝于雄辯,王吉即是如此。他大概是一個實干家,一個儒家理論的忠實踐行者。面對同事不滿的負面聲音,他沒有據理力爭,只是用最后勝利的事實,給出了一個最有力的回答。實干家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為事實俱在,不會如隨口說出的話,只流行于瞬間,便會迅即湮滅。飛將軍李廣就是一個訥于言辭的人,司馬遷稱贊他說:“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莊子曾贊美天地自然所擁有的巨大力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大美無言,有時候無言也是一種有力的言辭,正如大音希聲,有時候“此時無聲勝有聲”。王吉,大哉!
上一篇:《與物無競》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九世同居》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