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5】哲學?科學?常識
(陳嘉映著,中信出版社,28.3萬字,2018年2月第1版,58元)
△分上、下篇共8章:①理性與哲學;②從希臘天學到哥白尼革命;③近代科學的興起;④經驗與實驗;⑤科學概念;⑥數學化;⑦自然哲學與實證科學;⑧通過反思求取理解。
○老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科學對人類的影響:①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現象;②影響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有一個所謂“李約瑟問題”:為什么中國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
○把現實和現實背后的隱秘結構區分出來,是理論態度的最基本的特征。
○五行最早出在《尚書?洪范》,指水、火、木、金、土,繼而而五色、五聲、五味、五官、五體、五谷、五畜、五帝、五方——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后有五行相生、五行相勝、五行相克、五德始終說等。人性也分為五端,仁義禮智信。
○古人的觀念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說侵略,他們的觀念里大概主要是征服,擴大他們的已知世界。
○天文學是第一門成熟的科學。
○一個整體理論不可能被駁倒,只能被另一個整體理論取代。
○伽利略是近代科學的創始人。
○牛頓是近代科學的集大成者。
○一個概念是一些經驗事實的結晶。
○數學家和科學家大都把數學化視作近代科學的主導因素。
○畢達哥拉斯第一個提出“數是萬物的原理”。
○有多少數學,就有多少科學。數學構成了科學的硬核。
○符合過去的事實和預測未來的事實似乎并沒有根本的區別。
○哲學理論完全是解釋的,和預言毫無關系。
○形而上學是哲學思考的匯攏之處。
○在哲學中,相應于推理的能力是形式化的能力。
○常識是對尋常事實的認定:水往低處流,太陽東升西落,火是熱的冰是冷的,鳥會飛魚會游,眼鏡蛇有毒。這些事實十分尋常,時時可以經驗到,或者,即使經驗不到,我們也不覺得這些事情奇怪,沒有特別的理由,不會去懷疑事情就是這樣。
○理論所依的道理從常識來。
○哲學之知的確不是今人通常所稱的知識。它使我們更加明白自己是怎樣理解世界的,從而加深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探尋科學革命的演進歷程以及哲學的現代命運。回望人類的千年求知之路,也追問人之本、知識之本。
上一篇:吃:食物如何改變我們人類和全球歷史
下一篇:哲學家奇葩說·前蘇格拉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