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2】較量:樂觀的經濟學與悲觀的生態學
(〔美〕保羅·薩賓著,丁育苗譯,南海出版公司,13萬字,2019年1月第1版,68元)
共6章:[1]生物學家的援救;[2]關于增長的夢想和恐懼;[3]聆聽卡珊德拉;[4]樂觀主義的勝利;[5]兩極化的政治;[6]賭一賭地球的未來。
經濟學家朱利安·西蒙與生態學家保羅·埃利希曾經打過一個賭,用五種金屬的價格變動,預知未來的世界。雙方各買入一千美元的鉻、銅、鎳、錫、鎢五種金屬,約定十年后除卻通貨膨脹因素,如果金屬價格上漲,則證明地球資源稀缺,西蒙認輸;如果價格下跌,證明地球的資源仍然富足,埃利希認輸。這場賭局抓住了公眾的好奇心,也被視為美國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對決。這場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的較量,是日益兩極分化的美國政治論辯的縮影,也讓人們看到,當學術辯論與政治斗爭交融,真理未必能越辯越明。透過《較量》,得以審視這樣一個問題:美國的科學如何影響政治,美國的政治如何影響科學?
埃利希認為維持可持續發展所需的人口數量極少,曾多次表示這一數字大約只有一九七〇年三十七億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十七(約六億人),也有更為普遍的看法認為是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四十(約十五億人)。
西蒙認為:“在我看來,人口爆炸并非災難,而是一場人類的勝利。人口增長的過快還是過慢,是基于價值觀做出的判斷,而非科學”。
海爾布羅納認為“只能想象出兩種結果”:要么不發達國家陷入社會動蕩,要么“能夠阻止世界墜入地獄”的高壓政府崛起。
肯塔基州的民主黨人沃爾特·赫德爾斯頓則表示這是“自然供給與人類需求之間的沖突……無論是地球、美洲大陸還是美國,都不能再被當作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永恒之泉了”。
卡特抱怨美國“現在缺乏可以理解的、清晰的國家目標”。他呼吁美國采取果斷行動,從道德層面解決問題??ㄌ匾谩妒ソ洝分械牡涔剩骸叭绻柦堑穆曇艉磺澹l還會為上戰場做好準備?”
里根說,“人類改變自身境遇的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他譏諷卡特對美國未來的悲觀態度。
康恩認為:“地球沒有理由養不活三百億人口”。
上一篇:訪古尋城
下一篇: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