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4】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中文修訂版)
(〔美〕彼得斯著,吳愛明、夏宏圖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3.7萬字,2013年1月第2版,38元)
6章:[1]變遷中的國家、治理和公務員制度;[2]市場式政府;[3]參與式國家;[4]彈性化政府;[5]解制型政府;[6]結論。
這本書從分析傳統行政模式出發,闡明了各國政府竭力建構新治理模式的原因,并從各國政府的革新主張和主要發達國家的政府改革實踐中,梳理歸納出四種未來政府治理模式:市場式政府(強調政府管理市場化)、參與式政府(主張對政府管理有更多的參與)、彈性化政府(認為政府需要更多的靈活性)、解制型政府(提出減少政府內部規則)。這四種政府治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理論基礎,適用于不同的政府體制。對每一種政府治理模式,從問題、結構、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
當今社會,政府行政體系與市場體系成為控制社會、影響社會的最大的兩股力量。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政府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體系在創造和提升國家競爭優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民主的、負責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無論是對經濟的發展還是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這是關于行政改革的一部理論力作。
政府改革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政府存在,這一過程就永遠不會停止。
彈性方法的基本設想是在政府內部采用可選擇性的結構機制,以取代那些自認為擁有政策領域永久權利的傳統部門和機構。因此該方法強調彈性、主張不斷撤銷現有組織。
彼得斯是國際著名政府治理與改革問題的研究專家,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研究生院教授、兼任加拿大管理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香港城市大學名譽教授等職。主要著作有《官僚政治》、《公共政策工具:對公共管理工具的評價》、《政治科學中的制度理論:新制度主義》、《比較政治學導論》等。在這本書中第一次系統地評估了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運動。
上一篇:持續的幸福
下一篇:政府論·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