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持敬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一刻之謹,心在理存。一刻之怠,心放理昏①。是知“敬”之一字,乃直內之樞機②,養(yǎng)性之本根。昔在伊洛③,道繼孔學。開示群迷,敬為要約④。其曰主一無適者⑤,欲人必專其念而不雜于多岐。其曰整齊嚴肅者,欲人必極其莊而不失于怠隳。斯實內外交養(yǎng)之法,持循之久,自不容私。其及門之士⑥,有曰惺惺法者⑦,蓋必有事焉,而提撕于頃刻⑧。有曰其心收斂而不容一物者,蓋中虛無物,而必極其敬一。偉哉晦翁,統(tǒng)承二程。小大之學,一以為宗。慨彼前修⑨,年代方往。豈無瑤琴?寶匣絕響。在末小子,氣質愚頑。七情內蠹⑩。百妄外干(11)雖曰為學,徒多華博。究厥本真,久矣戕斵(12)。一日大覺,前為可羞。蓋昧往訓,放心靡收。念彼寸膠(13),黃流可碧。顛末既陳,期守勿失。
【注釋】
①放:喪失。心放:善良的心喪失了。《孟子·告子上》:“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②直內:語出《易·坤》:“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謂內心正直,行事方正。
③伊洛:指程頤、程顥學派。因他們是洛陽人,洛陽有伊水、洛水,故稱伊洛。
④要約:要緊,緊要,要領。
⑤主一無適:專一,無雜念。《二程粹言》卷上:“或問敬,子曰:‘主一之謂敬。’‘何謂一?’子曰:‘無適之謂一。’《朱子語類》卷一二0:“程子所謂主一無適,主一只是專一。”
⑥及門之士:指登門受業(yè)的弟子。
⑦惺惺:機警。
⑧提撕:提醒。
⑨前修:前代賢人。
⑩七情:人的七種感情。儒家以喜、怒、哀、懼、愛、惡、欲為七情。(見《禮記·禮運》)。
(11)干:犯。
(12)戕斵:砍傷。
(13)寸膠:少許的膠。《抱樸子·嘉遁》:“寸膠不能治黃河之濁,尺水不能卻蕭丘之熱。”此文是反其意而用之。
【譯文】
有一刻的謹慎,心就存在,道理也存在。有一刻的懈怠,善良的心就喪失,道理也昏亂了。因此知道“敬”這個字,原來是關系到內心正直的樞紐,培養(yǎng)道德的根本。從前的二程,他們繼承了孔子的學說。開導啟示大家的疑惑,敬是要領。他們所說的“主一無適”,就是要人們心思專一而不亂想。他們所說的“整齊嚴肅”,就是要人們莊重而不松懈。這實在是內外互相保養(yǎng)的辦法。堅持久了,自然不能容納一點私心。他們的弟子,還有一個惺惺法,大概是有事的時候,在那頃刻之間進行提醒。還有心思收斂,不容一物的說法,大概是內心清靜,里面沒有任何東西,而必定極其敬肅,專一。偉大的朱熹,全面繼承了二程的學說。無論什么學問,都以二程的學說為主干。感慨前代的賢人,年代已經久遠。難道他們的學說,今天已經不流傳了嗎?像我這樣微不足道的后輩,氣質愚頑。七情腐蝕內心,各種妄念侵犯內心。雖說做學問,也只是表面華麗、淵博。推究自己的純真的本性,很久就受到砍傷。一天忽然恍然大悟,就感到以前所為很可羞愧。大概是不明白前輩的訓誨,喪失了的善心沒有收回來。想來只要有一寸大小的一塊膠,也可使混濁的黃河變得清碧。本來既已陳述明白,期望你堅持,不要失去。
上一篇:《李東陽·成齋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陳淳·敬恕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