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散文·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鑒賞
吾自發寒雨2,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3,山溪猥至4,渡溯無邊5,險徑游歷,棧石星飯6,結荷水宿7,旅客貧辛,波路壯闊8,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涂登千山,日逾十晨,嚴霜慘節9,悲風斷肌,去親為客10,如何如何!向因涉頓11,憑觀川陸12;遨神清渚13,流睇方曛14;東顧五洲之隔15,西眺九派之分16;窺地門之絕景17,望天際之孤云18。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南則積山萬狀,負氣爭高,含霞飲景,參差代雄,凌跨長隴,前后相屬,帶天有匝,橫地無窮。東則砥原遠隰19,亡端靡際。寒蓬夕卷20,古樹云平。旋風四起,思鳥群歸。靜聽無聞,極視不見。北則陂池潛演21,湖脈通連。苧蒿攸積22,菰蘆所繁23。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24,紛乎其中。西則回江永指,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漫漫安歇!創古迄今,舳艫相接25。思盡波濤,悲滿潭壑。煙歸八表,終為野塵。而是注集,長寫不測26,修靈浩蕩27,知其何故哉!西南望廬山,又特驚異。基壓江潮,峰與辰漢相接。上常積云霞,雕錦縟28。若華夕曜29,巖澤氣通,傳明散彩,赫似絳天。左右青靄30,表里紫霄31。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32。信可以神居帝郊33,鎮控湘、漢者也。若遝洞所積34,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擊35,涌澓之所宕滌36,則上窮荻浦37,下至豨洲38,南薄燕辰39,北極雷澱40,削長埤短41,可數百里。其中騰波觸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寫泄萬壑。輕煙不流,華鼎振涾42。弱草朱靡43,洪漣隴蹙44。散渙長驚,電透箭疾。穹溘崩聚45,坻飛嶺覆。回沫冠山,奔濤空谷。碪石為之摧碎46,碕岸為之齏落47。仰視大火48。俯聽波聲,愁魄脅息49,心驚慓矣50。至于繁化殊育51,詭質怪章52,則有江鵝、海鴨、魚鮫、水虎之類,豚首、象鼻、芒須、針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折甲、曲牙、逆鱗、返舌之屬53,掩沙漲,被草渚,浴雨排風,吹澇弄翮54。夕景欲沈,曉霧將合,孤鶴寒嘯,游鴻遠吟,樵蘇一嘆55,舟子再泣。誠足悲憂,不可說也。風吹雷飆56,夜戒前路。下弦內外57,望達所屆58。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59,勿我為念。恐欲知之,聊書所睹。臨涂草蹙,辭意不周。
【注釋】 大雷岸:地名,在今安徽境內。妹:指鮑照之妹鮑令暉,能詩有才,鐘嶸《詩品》稱其:“令暉歌詩,往往嶄絕精巧,《擬古》尤勝,唯《百愿》淫矣。”此封信寫于元嘉十六年(439年)。2發:出發,啟程。3秋潦:秋雨。浩汗:水廣闊無邊的樣子。4猥(wei):多盛。5溯:逆流而上。6棧石:在山路險絕處搭木以為飛梁。棧,棧道的意思。《韻會》:“小橋曰棧。”星飯:夜里吃飯,形容在月光下露天的生活。7結荷:結荷花之葉以為屋。言晚上在水邊歇宿。8波路:水路。9嚴霜:凜冽的寒霜。慘節:刺痛關節。慘,痛,用如動詞。10去親:離開自己的親屬。11向:過去,前些時候。涉頓:言徒步過一條河而停下來食宿。涉,徒步過水。頓,與“屯”通,言歇息,住宿。12憑觀:眺望。13遨神:猶言散心。遨,游。清渚(zhu):清靜水邊上的小洲。14流睇:轉目而視。方曛(xun);黃昏剛剛降臨。15五洲:地名。《水經注·江水》:“(江水)又東徑轪縣故城南,……城在山之陽,南對五洲地也。江中有五洲相接,故以五洲為名。” 16九派:指在江州(今九江)所分的九道水,其名稱說法不一。17地門:《河圖括地象》:“武關山為地門,上與天齊。”錢振倫認為“地門”就是武關山。絕景:絕妙無雙的景色。18長圖大念:猶言宏圖大志。19砥原:指象磨刀石一般的平原。砥,磨刀石。隰(xi):低洼之地。20蓬:草名,遇風輒拔而旋,也稱轉蓬。21陂池:水澤。潛演:潛流。22苧蒿:指苧麻和青蒿,兩種草本植物。23菰蘆:菰,一種草本植物,其嫩芽即食用的蔣白。蘆,蘆葦。24聒(gua):聲音喧囂。25舳艫(zhulu):船尾與船頭。26寫:同“瀉”。不測:不定,無定。27本句語出自《離騷》:“怨靈修之浩蕩兮。”修靈,指神,此處當指河神,并以河神來代表河流。28雕錦縟:形容廬山形體奇麗,色彩豐富。29若華:若木之花。此處指霞光。曜:照。30青靄:指云氣。31紫霄:廬山的一個峰。32黛色:青黑色。33帝郊:天都之郊。帝,天帝。郊,邑外之地。34遝(cong):小水匯入大水。洞:疾流。35鼓怒:如鼓聲雷嗚一般。豗(hui):相擊。36澓:澓流,水洄。宕滌:同“蕩滌”,即流蕩的意思。37荻浦:布滿蘆荻的水濱。38豨洲:野豬出沒的荒洲。39薄:迫近。卮:“派”的本字,水流之所分。40澱:蕩漾的浪浪,此指水波蕩漾處。41埤(pi):增,厚。42華鼎:華麗的寶鼎。涾(ta);水溢。43朱:當“干”解,見《六書故》,指草莖。靡:披靡,指草被水淹沒。44洪漣:大波紋。隴:田中高埂。蹙:迫。45穹溘(ke):高高的浪峰。46碪石:即“砧石”,河邊的衣石。47 碕(qi)岸:曲岸。(ji)落:言墜落如。,細切成的碎末。48大火:星名,也稱心宿,即火星。49脅息:迫使人屏氣而喘息。50慓(piao):輕迅,疾猛。51繁化殊育:指豐富多彩,千奇百怪的生物。化、育,都作“生殖”、“繁殖”解。52此句言各種不同體態和外表的動物。53以上四句所言“江鵝”等十六種水中生物均承“繁化殊育”、“詭質異章”而來,有的是實有其物,有的來自神話,有的僅舉其形體的某一特點,未必實有此名。54吹澇:吐水。澇,水。55樵蘇:指打柴割草之人。樵,打柴;蘇,割草。56飆(biao):暴風。57下弦:夏歷每月二十三前后,月亮東半明而西半暗,成半圓弓形,故稱。58所屆:所要到達的地方。59夙夜:每天早晚。戒護:猶言小心保重。
【今譯】 我自從頂著寒冷的秋雨啟程以來,整天趕路的日子很少,再加上由于雨水很大,條條山溪從上游沖來,無論是前渡還是逆流而上,都渺無盡頭。我在險路上游歷,在山路上搭橋以為飛梁,夜里吃飯,然后結扎荷葉為屋,住宿在水邊,備嘗出行之人的痛苦艱辛。因為水路壯闊,才在今天吃午飯的時候,到達大雷岸。一路之上已爬過了無數山峰,時間也超過了一旬光景。凜冽的寒霜刺痛骨節,悲涼的秋風摧人肌膚,而離開親人客游他鄉,心情是何等悲涼啊!前些時候,因涉過一條河而停下來吃飯,眺望遠方的河流和陸地,游神于清流邊的小洲上,注目欣賞著黃昏日暮的山川景色。回頭東望走過的行程,與家人親屬遙隔五洲;遠望前路,目的地便在江分九道之處。俯視地門的絕妙景色,仰瞻天邊那孤傲的白云。積蓄心中已久的宏圖大志,便和這景色融為一體。在南面,有重疊的山巒,呈現出多種崢嶸奇特的形態,它們好象也在競爭斗氣,一比高低,還如同含著彩霞,飲著陽光。高高低低的山峰,又象在互相更替著稱霸逞雄。它們高視闊步,前后相連成一道高大的長隴。它如同長帶,可以繞天一圈,橫地無窮。在東面,有磨刀石一般的平原,廣闊的草野,無邊無際。傍晚的寒風吹動蓬草,翻卷不停,高高的古樹,聳入天際,與云朵劃平。旋風四面而起,思念故巢的鳥也一群群歸去。等到我去著意搜聽時,這風又變得寂靜無聲,當我去搜尋飛鳥時,這鳥又飛得遠去無蹤。在北面,有水澤暗中相連,湖脈明里相通。苧麻與青蒿積聚于此,菰與蘆葦繁育其中。水鳥游魚,智者吞愚者,強者捕小者,喧鬧之聲刺破耳骨,紛亂轟鳴。在西面,有江水曲折,流向遠方,天水合成顏色一種。波浪滔滔,何時能窮,江水漫漫,何時能停!自古至今,船只不絕。一腔愁思,融進波濤,滿腹悲懷,注溢潭壑。江湖之上煙氣蒸騰,彌漫空中。山溪渠水注集于此,奔流傾瀉,變化莫測。江河如此浩蕩奔騰,又有誰知道它是何緣故!在西面,遠望廬山,景色之奇,令人驚異。山腳的下方,鎮壓江水,山峰的上方,與云漢相連。山峰常常積滿云霞,形體奇麗,色彩豐富。如若木之花,在夕陽下照耀生輝,山水之間的霧氣又連成一體。晚霞絢麗,傳播著光亮,散布著色彩,把天空染成一片火紅。廬山的左右彌漫著云氣,紫霄峰的內外布滿霞光。山嶺之上,一片金光,山嶺之下,盡是深青之色。廬山確實是神靈所居之處,天帝的郊野,足可以鎮服控制湘江、漢水的地方。至如小水疾流,匯入大河,深溪溝壑,沖入長江,波浪拍擊,發出戰鼓雷鳴一般的聲響,回旋奔流,廣為滌蕩,往上極至長滿蘆荻的水濱,往下到野豬出沒的荒洲,往南至河流分水之處,往北達水波蕩漾的遠方,削長補短,達數百里之遙。其中飛起的波濤直上天空,高高的巨浪徑灌云日,能夠吞吐百川,瀉泄萬壑,上面的輕煙停留不動,下面浪濤滾滾,就象華鼎中的水一般沸騰。大水把弱草淹沒,而且越來越迫近田壟。巨浪象受驚一般崩散,突如其來,又恰似雷電與飛箭一般。一會兒高高涌起,一會跌得粉碎,似要把小島沖走,把山嶺沖翻。撞擊射回的浪花水沫一直上峰頂,奔騰的波濤將山谷沖刷一空。河邊的搗衣石被摧毀,曲折的石岸被擊得粉碎。仰天望火星,俯身聽濤聲,眼前的景象使人難以喘息,魂魄驚散,心底戰栗。至于其中繁化養育的生物,體形和外部花紋都千奇百怪,迥然各異。其中有江鵝、海鴨、魚鮫、水虎之類,豚首、象鼻、芒須、針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折甲、曲牙、逆鱗、返舌之屬。借沙洲以掩身,用草渚以蔽體,沐浴在風雨中,吐水拍翅,活躍異常。在黃昏日暮,夕陽西下的時候,在曉霧將合,東方發亮的早晨,象孤鶴游鴻一般的游子,悲慨長嘯,憂郁遠吟,使得樵夫舟子都忍不住悲嘆哭泣。這些確實令人悲傷憂愁,又難以用語言表達。風聲大作,狂飆四起,夜晚行路,更要小心在意。本月二十三日左右,可望能夠到達目的地。天氣冷熱變化,難以適應,你要好自為之。每天早晚,小心保重,不要惦念我。我估計你想知道我路上的狀況,所以暫把途中所見寫出,路上匆忙急促,辭意不周之處,望多原諒。
【集評】 清人·彭兆蓀:“古秀在骨,士龍《答車茂安書》、吳均《與朱元思書》均不逮也。能仿佛其造句者,《水經注》而外,惟柳州小記近之。”
清人·許梿:“煙云變滅,書態極妍,即使李思訓數月之功。亦恐畫所難道。句句錘煉無渣滓,真是精絕。明遠駢體,高際八代。文通稍后出,差足頡頏,而奇峭幽潔不逮也。”
清人·吳汝綸:“奇崛驚絕,前無此體,明遠創為之。”(以上各條均見《鮑參軍集注》)。
【總案】 《登大雷岸與妹書》是鮑照的一篇書信體文章,它既非辯論說理,又非敘事抒情,而是用大量的篇幅來描摩景物。從南、東、北、西四個主面鋪陳描寫,極與賦體類似。可見當時不僅以詩寫山水,就連往來書信亦如此,反映了時人對自然的鐘愛之情。
上一篇:《先秦散文·荀子·王制(節選)》原文鑒賞
下一篇:《古代兵法散文·秦漢兵法·禮記》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