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曰:靠天吃飯。天有什么能耐?陽光,水分。
植物最不能缺的是水?!按河曜悖揪鸵幌戮G”。這里的水是指“天然之水”——雨水。但雨水不是天天都會有,更多的靠自來水。鄙人有個小院,栽植了不少花草。本來要在院里打口井,但得知水務(wù)部門有令,不能隨意攫取水資源,只好作罷。自來水方便,擰開龍頭就來,但有時受限,花錢也不行。這還是跟老天有關(guān)。干旱之時,水庫儲量減少,水便會被控制使用,首先保證生活。這點全球一致。那年去加拿大,正趕上缺雨時節(jié),政府禁止用自來水澆灌。眾所周知,加拿大的水資源極為豐富,但此時寧可讓城市里的草坪枯萎,也不隨意動用地下水。足見水的珍貴。
很期盼下雨,不管大雨中雨小雨,甚至暴雨,只要有雨便心情愉悅??粗挥晁疂补嗟闹参?,不由地對“老天”充滿感激之情,更祈盼一天一場或隔日一場,這樣省了澆水之累不說,澆灌得還均勻,有利于植物生長。更為重要的是雨水營養(yǎng)也豐富,植物被滋潤后“如虎添翼”,“錦上添花”。聽朋友說現(xiàn)在美國一些家庭都買來大塑料桶,專門存積雨水澆灌草坪,原因就是雨水的成分遠(yuǎn)優(yōu)于自來水。
很羨慕南方的植物,茂盛,郁郁蔥蔥,似乎生命永不休止。除了氣溫原因,重要的是雨水?!靶且灰孤牬河?,深巷明朝賣杏花”。這詩情畫意般的景象,只有在雨水連綿的南方才會看得到。雖然有些地方梅雨季節(jié)連陰天,雨水頻繁,高溫、濕重,容易生霉令人不爽,但“青草池塘處處蛙”,對植物卻是“福音”。那些滿眼綠色的竹林,那些高大豐滿的棕櫚樹,莫不是雨水的功勞。
雨水來自大自然,回歸大自然,卻讓大地改變了模樣。記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新加坡,一下飛機(jī)就被眼前那清新美麗的“綠色”的世界所震撼,心中那個羨慕啊!在那里時正趕上雨季,幾乎每天都會有一次降雨,有時在白天,有時在夜晚,下的時間并不太長,但對植物已足夠了。“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其實人們是知道的。雨過天晴,大地一派生機(jī)盎然。那些吸吮了充足水分的植物,更是顯得格外肥壯、養(yǎng)眼,足以將人們的心情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
北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降雨量的空間有限,沿海地區(qū)能好一些,但也無法與南方相提并論。當(dāng)然也有特殊的時候,比如臺風(fēng)來臨之時,會裹挾著大量雨水從天而降。不過今年雨水似乎明顯多,總是一副水氣濛濛的模樣。這讓勤儉慣了的老人好生歡喜,不時地“告誡”:不用澆水了,天上的雨水足夠了。雨水夠是一方面,其實老人更多的是疼錢。看著清澈的自來水撒著歡噴向土壤之中,老人覺得過于“奢侈”,過于浪費。然而,那些根植土壤里的植物在烈日下“焦渴難忍”“如饑似渴”,怎能缺了水啊?繡球,需要“大肥大水”,兩天不澆水便“低頭耷拉”,還有那些月季、梔子花,一缺水便“萎靡不振”,“沒精打采”,讓人看了都心痛。
當(dāng)然雨水過勤,也未必都是好事。集市上買來的西瓜瓤是紅的,看上去很誘人,但味道是淡淡的。旱瓜澇棗,水多了,糖分就會流失。今年的水果甜度普遍降低,禍根就是雨水過多。最傷心的是果農(nóng),靠天吃飯,天不作美,無可奈何。
然而對養(yǎng)花者來說,還是盼著下雨?!半S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不論是春雨,還是夏雨秋雨甚至冬雨,畢竟來自“天然”,對同樣出自大自然的植物,有著“情同手足”的親密關(guān)系?!靶市氏嘞А币埠?,“脈脈相通”也罷,情感相融之下必定是茁壯茂盛,生機(jī)蓬勃,這不正是人們所期望,所追求的嗎?
上一篇:王志榮《金蛉子》
下一篇:金仁順《“錦衣”和“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