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讀山海經(jīng)(十選二)》原文與賞析
陶淵明
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
朝為王母使,暮歸三危山。
我欲因此鳥,具向王母言:
在世無所須,唯酒與長年。
逍遙蕪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萬尋,森散覆旸谷。
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見燭!
陶淵明好讀異書。精神修養(yǎng)是多方面的,非常豐富的。淵明除學(xué)習(xí)儒家六經(jīng)外,還喜歡讀《老子》、《莊子》、《列子》、《山海經(jīng)》和《穆天子傳》這些道家的經(jīng)典、神話故事。上面這兩首詩,就是詠《山海經(jīng)》里的故事。
前一首故事出在《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和《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是說三只翩翩飛翔的青鳥,毛色新奇可愛,它們早晨被西王母派遣去取食、辦事,傍晚又返回三危山住。詩人想托它們向西王母說,自己在世上沒有別的要求,只求西王母能使他常有酒喝,并且長壽。今敦煌莫高窟附近有三危山。這詩雖然只簡單幾句話,卻有淵明自己的特點。它給人的最初印象似內(nèi)容簡單,但仔細玩味,就覺別有情趣。首先,三青鳥是西王母的使者,這是神話,淵明卻要叫青鳥替他說話,就顯得詼諧風(fēng)趣。其次,再看他提出的要求,尤其荒唐,西王母怎能源源不斷地分食物給他,供應(yīng)他喝酒,又怎能保證他長壽呢?簡直和西王母開玩笑!但這話是別人嘴里說不出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人把生和死等同起來,好像很達觀,其實是厭世;有人則拚命追求物質(zhì)享受,認為這樣度過一生才是充實。淵明不這樣,他愛生活,老實承認他希望長壽,但他對物質(zhì)生活要求很低,然而他處在腐敗混亂的社會里,就連維持最起碼的溫飽也不能夠,無怪他要向西王母求援了。另外,陶淵明重視精神生活,他有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志趣。因為理想不能實現(xiàn),他常常喝酒。酒可以澆他胸中的壘塊,也可以使他傾肝吐膽,借醉言“醉語”唱出他的牢騷和不平。所以“酒”成了他精神生活的一個媒介,其重要性幾乎與生命相等,那么他這句“惟酒與長年”就是非常老實誠懇的話。溫汝能說:“此詩以放筆寫諧趣,其襟懷概可想見?!?《陶詩匯評》)
后一首的故事出于《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和《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東山經(jīng)》說:“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無皋之山。南望幼海,東望“榑木”。詩里“蕪皋”應(yīng)作“無皋”,“扶木”就是“榑木”,又叫扶桑。《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說:“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羲和,方日浴于甘淵。”這詩說,自己在無皋山上閑步,遠遠望見扶桑。這樹非常高大,它粗壯的枝條就有百萬尋那樣長(八尺叫一尋),而且枝葉四布,覆蓋了旸谷(太陽初起的地方)。有個神人在丹池(就是甘淵)等著,她就是羲和,天天為太陽洗澡。洗浴以后,太陽(神景)升起在高空,是那樣燦爛光明,會把所有幽暗的地方照個透亮!淵明心胸從來是坦蕩寬廣的,他最恨黑暗和污穢,所以這首詩可說是借詠神話來傾吐他對光明的追求。這不禁使我們想到郭璞之寫作《游仙詩》,鐘嶸說:“《游仙》之作,詞多慷慨,乖遠玄宗……乃是坎詠懷,非列仙之趣也?!?《詩品卷》卷中)對淵明這首詩,亦法作如是觀。而在寫法上,它又受到屈原《離騷》的影響。
上一篇:《觀音濟度本愿真經(jīng)上卷(節(jié)錄)》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域外詩詞·賀云山老人剃發(f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