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芬芳的蓓蕾中——哦,
微風下草波向遠方輕流,
在那生長著雛菊的野地里,
我看見我愛人在緩步漫游。
當我們快樂地漫游的時候,
我們不說話也沒有笑聲;
在清晨芬芳的蓓蕾中——哦,
我在愛人的兩頰上親了吻。
一只云雀離大地吟唱著飛升,
一只云雀從云端向下界歌鳴,
在這生長著雛菊的野地里,
我和她手攙著手地在漫行。
(屠岸 譯)
【賞析】
可以說,斯蒂芬斯是一個畫家,更是一個唯美的溫情的講故事者,他在這首《雛菊》中首先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美好的畫面,畫中上演著一個美麗的故事: 故事的時間是“清晨”,這個清晨正彌漫在“芬芳的蓓蕾中”。作者給我們交代了時間的同時也奠定了整首詩歌的基調與氛圍: 早上是清新的,一切都是剛剛開始,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鮮,人們的心情也是愉快的。
雛菊作為一種清香淡雅的花卉,表達了一種對愛情的隱喻: 在心底的愛。雛菊陽光般的黃色凸顯一種嬌柔、溫婉的美,給人一種輕松恬淡、清純平和,與大自然相諧的親切感覺。雛菊是太普通的花卉,但在懷著愛的人的眼里,“在那生長著雛菊的野地里”,一切都是美的:“微風下草波向遠方輕流”,“一只云雀離大地吟唱著飛升,/一只云雀從云端向下界歌鳴。”更美的是,在這片一切都被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好所籠罩的地方,作者竟意外地“看見我愛人在緩步漫游”?!拔摇钡男谋幻浪鸷乘鼑?,也被這種感人的氣氛所打動,于是,“我”毫不猶豫地走上前去,與心愛的人一起“快樂地漫游”。“我”和愛人一樣都有一顆欣賞美、感受美的心,因此,“我”與愛人沉浸在這美景當中,就像陶淵明的名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樣,“不說話也沒有笑聲”?!霸谶@生長著雛菊的野地里”,“我”被大自然的美所震懾,身旁的愛人也與這種美合二為一,一切都是那么美妙,“我”抑制不住這種熱烈的快樂之情,“在愛人的兩頰上親了吻”。
第三節以“一只云雀離大地吟唱著飛升”、“一只云雀從云端向下界歌鳴”開始,讓讀者把目光轉向天空,似乎在暗示他們的歡快可以直達天際,無以言表,又好像說鳥兒都妒忌他們所享受到的愛情,只好飛上天空,去尋找它的愛情,也用“歌鳴”向他們祝福?!爸涣w鴛鴦不慕仙”,世俗常人普通的愛情值得用一生去追尋,“手攙著手地在漫行”的境界不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嗎?
詩人用明朗純凈的詩意語言、節制的感情、簡練流暢的文字,以奇特巧妙的構思和親切自然的語調,使虛幻的事物以及美的感覺具有了驚人的逼真感,給人以美的享受。
詩歌的形式整齊對稱,音律鏗鏘,譯者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盡量保持原有特色,前兩節的句結尾用“流”、“游”、“候”押韻,在最后一節用“升”、“鳴”、“行”收韻,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黨嘯林)
上一篇:《雅典的少女你是我的生命,我愛你[英國]拜倫》讀后感
下一篇:《雨 [智利]維多夫羅》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