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你的命運,
澆灌你的花草,
疼愛你的玫瑰。
別的都是在
屬于別人的樹蔭下。
現實
總是比我們期望的
多一些或者少一些。
只有我們自己
才相等于自己。
只要活著就是幸福。
儉樸的生活
總是偉大而高尚。
把悲哀留在祭壇,
作為給上帝的祭獻。
要從遠處看生活。
決不要發問。
它從來不能
對你說什么。答復
不屬于上帝。
但是要寧靜地
在你的心里
模仿奧林匹斯山。
上帝之所以為上帝
因為它決不思想而存在。
(王央樂 譯)
【賞析】
《追隨你的命運》這首詩的風格和意境與《葡萄牙的海》可謂大相徑庭。如果說《葡萄牙的海》代表了佩索阿雄魂悲壯的詩歌風格追求的話,那么這首則是平淡悠遠詩風的代表作。然而,在這兩首語言風格如此不同的詩作中,讀者還是能明顯地體會到作者一以貫之的關注點: 即對生活與崇高的思考。
作者思考的線索非常清晰: 由對現實的詩意描述(第一節),轉到對真理的沉思和陳述(第二、第三節),最后升華到一種宗教性的情感(第四、第五節)。詩歌從三個簡單的排比句開始:“追隨你的命運,/澆灌你的花草,/疼愛你的玫瑰”,教導人們要珍惜已有的東西,經營自己的人生,因為別的“都是在/屬于別人的樹蔭下”。第二節開始轉到哲理性的陳述,將第一節的意思推進了一步: 通過將現實的情況與自身對比,強調只有自己才是可以把握的,而外在的現實卻總是多多少少地偏離我們的預期。因此我們更要將關注的重心放在自己的命運上。而對待我們自己的生活,作者說:“只要活著就是幸福。”只要我們處理好“儉樸”和“悲哀”這兩個問題,我們就可以追求到幸福的生活。至于生活中遇到的困厄和坎坷,作者說“要從遠處看生活”,要從長遠的角度來對待暫時的挫折。與“悲哀留在祭壇”的生活方式相一致,我們身處困境之中時,不要陷于悲哀的情緒中,也不要總是感嘆和質問,因為“答復/不屬于上帝”。生活依賴我們自己走出困境,依賴我們自己塑造自己的命運,而從來不會給我們現成的答案。面對這種毫無保障和未知的命運,我們仍然要保持自己高貴的追求,要“在你的心里/模仿奧林匹斯山”。詩歌由此超越哲理性的思考,上升到一種宗教性的情感寄托,“上帝之所以為上帝/因為它絕不思想而存在”,就像《圣經》中所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塵世間的人不用苦苦去追問上帝為什么如此安排,不用追問命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只要去生活,去存在(being)。接近上帝的最好的方式只是用心、用靈去感受,而不是用腦去思考。
這是一首箴言詩,主旨就在于勸告人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善待自己的命運和生活。中國的讀者可能馬上就會聯想起“知足常樂”的古訓,它們都傳達著一種樸實而雋永的智慧。但是在佩索阿的詩歌中,“知足”只是一個方面的內容,知足并不意味著完全無謂地對待自己的命運,不是強調毫無作為,而是更注重從自己的內心深處發掘生命的內涵與意義,強調內心生活的豐富與高貴。詩人傳達的意思是成為自身的主宰,在此意義上放棄外在形式的牽累。
這首詩的語言樸實而富于力量,比如第一節開頭三句:“追隨你的命運,/澆灌你的花草,/疼愛你的玫瑰”,語言通俗易懂,涵義卻豐富深遠,加上簡單的排比句式,使這首詩歌一開始就傳達給讀者平淡、溫和的力量。緊接著的兩句:“別的都是在/屬于別人的樹蔭下”,點出“追隨”、“澆灌”和“疼愛”的意義,給予讀者醍醐灌頂的感悟,也為下節轉入進一步的沉思性文字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佩索阿曾說:“一個人必須愛有所及。”這就是指“你自己的玫瑰”,佩索阿的溫和、謙遜和真誠都是來源于他對生命的熱愛,這種熱愛樸實深厚,而且舉重若輕。
(吳麗萍)
上一篇:《追隨人群漫步 [日本]萩原朔太郎》讀后感
下一篇:逃離 [波蘭]米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