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19—1875
【介紹】:
小說家、詩人,畢業(yè)于劍橋大學(xué),曾任教區(qū)牧師。1848年至1852年期間,他發(fā)表過小冊子,宣傳并參與組織基督教社會主義改革運動。無韻詩劇《圣人的悲劇》(The Saint's Tragedy,1848)反映了自然的愛欲和禁欲主義之間的沖突。這一時期他深受莫里斯的影響,以筆名“帕森·洛特”(Parson Lot)向《人民政治》(Politics for the People)及隨后的《基督教社會主義》(The Christian Socialist)投稿。早期的兩部小說《阿爾頓·洛克》(Alton Locke,1850)和《酵母》(Yeast,1851)都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問題,揭露了小工場中殘酷的剝削制度和工人階級的悲慘境遇。1851年的德國之行點燃他創(chuàng)作歷史傳奇小說《希帕蒂亞》(Hypatia,1853)的靈感。1855年的小說《向西去啊》(Westward Ho)描寫了伊麗莎白時期英國水手擊敗西班牙艦隊的故事。《兩年之前》(Two Years Ago,1857)則回到了社會改革的主題。歷史小說《黑爾沃德守夜人》(Hereward the Wake,1866)講述了傳說中著名罪犯的故事。金斯利早期反天主教的思想成為他作品中的主題。他在文章中貶低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從而引發(fā)了和約翰·亨利·紐曼之間的論戰(zhàn),后者為此寫下了著名的《辯護(hù)書》(Apologia,1864)。1860年至1869年金斯利擔(dān)任劍橋大學(xué)現(xiàn)代史教授。1873年他任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牧師,發(fā)表了數(shù)卷布道書。他改寫的古代希臘故事《英雄》(The Heroes,1856)和《水孩兒》(The Water Babies,1863)在兒童文學(xué)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后者涉及了他最喜歡的一些主題,包括窮人的工作狀況、教育、衛(wèi)生和公共健康、河流污染以及進(jìn)化理論。作品通過中心人物的靈魂再生,表達(dá)了自然被救贖的靈魂控制的觀點。金斯利的許多民謠也很受歡迎,如《空中燈塔》(“Airly Beacon”)和《迪的沙灘》(“The Sands of Dee”)。金斯利是一位很有啟發(fā)性的老師和精力充沛的牧師。他在小說方面的主要成就在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對那個時代的一些中心矛盾的關(guān)注。雖然作品中強烈的說教成分影響了作品質(zhì)量,卻又是作品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一篇:《里斯,吉恩》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錫德尼,菲力普》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