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65—1936
【介紹】:
詩人、小說家,1907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吉卜林出生于印度孟買,父親原是孟買藝術(shù)學(xué)校的校長,后任拉合爾博物館館長。母親愛麗絲·吉卜林是監(jiān)理會牧師的女兒。他的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他良好的藝術(shù)素質(zhì)。1871年他和妹妹被送回英國接受教育。1882年他大學(xué)畢業(yè)后重返印度做記者,1887年遷居阿拉哈巴德做報社編輯。1889年他被該報派駐國外記者,曾到印度、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地游歷。1886年吉卜林發(fā)表短詩集《分類的歌曲》(Departmental Ditties and Other Verses),受到好評。不久,短篇小說集《山中的故事》(Plain Tales from the Hills,1888)、《三個士兵》(Soldiers Three,1889)、《生命的阻力》(Life's Handicaps,1891)、《許多發(fā)明》(Many Inventions,1893)和兒童劇《小威利·溫基》(Wee Willie Winkie,1890)相繼問世。他的三部長篇小說中,只有《吉姆》(Jim,1901)頗為出色,《消失的光芒》(The Light That Failed,1890)和《勇敢的船長》(Captain Courageous,1897)都很平平。1889年定居英國。1902年發(fā)表《如此故事》(Just So Stories)。該書與先前發(fā)表的《森林之書》(The Jungle Book,1894)、《森林之書第二》(The Second Jungle Book,1895)以及以后發(fā)表的《普克山的帕克》(Puck of Pook's Hill,1906)使吉卜林成為兒童文學(xué)的大師。吉卜林在詩歌方面的成就不算非常突出,著有詩集《兵營歌謠》(Barrack-Room Ballads,1892)、《七海》(Seven Seas,1896)、《五國》(The Five Nations,1903)等。他的作品大多以駐扎在印度的英國殖民者及其家庭為原型,描寫了他們的普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流露出了殖民者精神生活的空虛和孤獨,諷刺了他們的爭權(quán)奪利,但這種諷刺意味被溫和的筆觸淡化了很多。吉卜林視印度人為英國的“臣民”,他認(rèn)為征服和統(tǒng)治世界是“白種人的重任”,號召人們遠(yuǎn)涉重洋去開拓擴張,且多方為英帝國的政策辯護(hù)。因此,吉卜林在英國大受歡迎,但也不可避免地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公憤。吉卜林不愛張揚自己的私生活,他在生命的最后幾年中斷斷續(xù)續(xù)地寫著一部自傳,但直到去世時仍未完稿。后來他的朋友對手稿加以編輯,冠名《談?wù)勎易约骸?Something of Myself,1937)出版。
上一篇:《司馬特,克里斯托夫》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吉本,愛德華》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