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577—1640
【介紹】:
作家、學者、牧師,出生于萊斯特郡林德利。伯頓在牛津大學接受教育,1614年獲得神學學位,終身擔任基督教堂圖書管理員,1616年任圣托馬斯教堂牧師。他終身未娶,過著一種安靜孤獨的學者生活。他的第一部著作是拉丁文喜劇《假哲學家》(Philosophaster,1606),用輕快的筆調揭露了學術騙子的行徑,1617年上演于基督教堂。1621年以筆名德謨克里特·朱尼爾(Democritus Junior)發表名作《憂郁的剖析》(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該作品本意是探討憂郁的起因和影響,后來經過數次增版和修訂,內容涵蓋了人生的各個方面,包括科學、歷史、政治和社會改革,是對當時哲學和心理學思想的寶貴索引,西方認知科學史上第一部重要著作。在序言中,伯頓闡述了自己的創作動機和筆名的由來,正文則分為三個主要部分:首先是定義并描述憂郁的各種類別,然后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法,最后分析了愛的憂郁和宗教憂郁。文章的大部分內容是將憂郁的變化形式、表現及原因進行分類,但在分析憂郁之前,作者首先討論了認知機能。文章中引用了不少其他作家和作品,伯頓預期到評論界會對此吹毛求疵,因此承認自己借鑒了他人的思想和文字,但又宣稱他的作品及創作手法是獨一無二的,展示了一個學者的風范。十九世紀時,該書獲得浪漫派作家的好評。伯頓的文體比較輕松,娓娓道來,具有鮮明的特色。他的文章旁征博引,借鑒了《圣經》、古典文學和伊麗莎白時期作家作品。他冷眼觀察人生,對當時的娛樂和古人的思想都能侃侃而談,而不是抱著一種出世的態度。他有自己的基督教宇宙觀,并把它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用來分析人的功能失調。
上一篇:《伯吉斯,安東尼》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佩皮斯,塞繆爾》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