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拉姆賽·麥克唐納(James Ramsay MacDonald,1866—1937),英國改良主義政治家,英國工黨創始人之一,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
麥克唐納1866年10月22日出生于英國蘇格蘭莫里河上一個小漁村路西茅斯的工人家庭。他是私生子,母親在一家農場當女仆。麥克唐納幼年時家境貧寒,由母親和外祖母撫養成人。他曾在雷德尼寄宿學校受初級教育,12歲以后,半工半讀,繼續進行學習。18歲中等學校畢業,到布里斯托爾市尋找工作。他在那里受到左翼思潮影響,1885年參加了海德門創建的社會主義團體“社會民主同盟”的活動,成為一個社會民主主義者。次年,他從家鄉到倫敦謀生,做過自行車旅游協會書記員和倉庫保管員等收入微薄的工作。他利用業余時間繼續刻苦學習,攻讀學位,但由于健康狀況不佳被迫中斷了學業。
后來,麥克唐納當上了西艾斯靈頓選區自由黨議員候選人、茶葉商人托馬斯·拉夫的私人秘書。通過拉夫結識了韋伯夫婦,加入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組成的改良主義團體“費邊社”。在任職秘書期間,由于為拉夫活動競選,麥克唐納經常出入自由黨的各種集會、俱樂部,同自由派、激進派的報紙編輯部頻繁往來,終于幫助拉夫于1892年競選勝利。麥克唐納辭去了拉夫的私人秘書職務,先后在倫敦幾家報館工作,從事新聞報導,以賣文為生。他還在全國各地進行巡回講演,解說大多數人貧困的原因,大力宣傳費邊主義的政治觀點。
1893年初,蘇格蘭礦工凱爾·哈第在英格蘭北部的布拉德福城創建了獨立工黨。麥克唐納于次年加入該黨,并成為其領導成員之一。獨立工黨是在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罷工運動重新高漲,新工聯主義興起的情況下出現的。當時,英國工人階級已經取得了選舉權,職工會強烈要求工人應當有自己獨立的代表進入議會,為此,工人階級就應當有自己的政黨。
獨立工黨一成立,就宣稱它同自由黨和保守黨沒有關系,是獨立于它們之外的一個政黨,其任務就是為爭取把工人政黨自己提名的候選人送入議會而斗爭。但是,麥克唐納反對把獨立工黨建設成真正的社會主義政黨。他不相信工人階級的力量,竭立給獨立工黨灌輸費邊社會改良主義,使它成立不久就變成了資產階級自由黨的尾巴。正如列寧所指出的,獨立工黨只對社會主義獨立,對自由主義則非常依賴。由于推行機會主義路線,1895年大選中獨立工黨提名的28位候選人全部落選,麥克唐納在騷桑普頓參加競選也遭到失敗。
1896年麥克唐納同馬格麗特·格萊斯頓結婚。他的妻子是一位工人運動和婦女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婚后,麥克唐納曾偕妻子多次到國外旅行。1897年到美國了解那里的政治情況;1902年8月到南非去實地考察英布戰爭以后的情況,會見當地的英籍人士和布爾人。他出版了小冊子《我在南非看見了什么?》反對英國在南非的戰爭, 認為這一戰爭對英國來說是不必要的、不正義的。這些出訪對麥克唐納以后的政治活動有很大幫助。
但是,麥克唐納得以在英國政治舞臺上名噪一時,主要還是從他作為英國工黨的首領開始的。十九世紀末,英國資產階級對高漲的工人運動展開了全面反攻,罷工運動遭到鎮壓,工會組織、首先是非熟練工人工會受到嚴重摧殘。更有甚者,許多行業的資本家組織起了全國性的雇主聯合會,1898年更進一步建立了雇主議會委員會,以聯合起來對付工人群眾,并利用議會來保障雇主的利益。
在這種形勢下,一些工會組織,如蘇格蘭職工大會、混合鐵路工人協會等,先后要求采取相應的措施,利用議會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在職工會強烈要求下,1899年9月例行的英國職工大會年會決定,召集一次有工會、合作社團體和社會主義組織代表參加的特別會議。會議于1900年2月底在魯德蓋特廣場附近的紀念館舉行。會上宣布成立“勞工代表委員會”,其主要任務就是促進和協調爭取勞工代表進入議會的計劃。由參加委員會的獨立工黨提名,年青的麥克唐納當選為委員會的書記。
起初,這個新組織并不大受人重視,后來,隨著勞資斗爭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工會組織參加了進來。1906年舉行議會大選,勞工代表委員會提出的候選人中有29名當選為議會議員,麥克唐納也作為累斯特的代表進入議會。同年,該委員會正式更名為英國工黨。麥克唐納在工黨中推行的是費邊改良主義,他用社會主義言詞把資產階級思想粉飾起來,向工人群眾灌輸。他的基本思想是否認階級斗爭。他在1908年出版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一書中說,工黨的建立是因為工會運動從過去的經驗中發現階級斗爭毫無結果,社會主義標志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是一個新階級的興起。麥克唐納的改良主義后來一直是英國工黨右翼的理論基礎。
1906年秋冬,麥克唐納利用議會休會的空隙,偕妻子訪問了英帝國的自治領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這些國家度過了四個月的假期。他們研究自治領地方立法機構的活動,調查當地的社會、經濟狀況,參加那里的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回到英國后,麥克唐納在他搜集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出版了《勞工和帝國》一書,呼吁發布一個類似美國獨立宣言那樣的宣言,以保障帝國范圍內的人權。很清楚,麥克唐納要求的只不過是資產階級的權利而已。
1911年,麥克唐納取代喬治·巴恩斯,當選為工黨議會黨團主席,并在此后幾年內,連續擔任這一職務。擔任這個職務后,麥克唐納就把他的議會黨團以外工黨組織的書記職務讓給了阿瑟·韓德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執政的自由黨阿斯奎斯內閣準備參戰。起初,工黨議會黨團一致反對英國卷入這場戰爭。麥克唐納在下院發言,特別指責外交大臣格雷關于參戰是英國的“光榮的責任”的說法,表示工黨不贊成參戰,認為英國“應當保持中立”,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與我們國家的榮譽和現執政黨的傳統相一致”。
隨著事態的發展,特別是1914年8月4日德軍侵入比利時,改變了公眾輿論。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和議會黨團的多數議員不再反對英國投入戰爭。工黨議會黨團在8月5日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將贊同政府擬于8月6日提出的戰爭預算。在同大多數工黨議員意見分歧的情況下,麥克唐納辭去了議會黨團主席職務,和他的獨立工黨同僚們一起反對戰爭。
麥克唐納和四名反戰的自由黨黨員一起于1914年9月組織了一個“民主監督協會”,要求監督政府的對外政策,提出無條件和平、成立維護和平的國際組織和裁軍等要求。麥克唐納反對參戰,只是出于和平主義立場,并非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本質有所認識。所以當英國卷入戰爭以后,他又認為應當全力以赴,去謀取勝利。因此,他大力支持以勞合-喬治為首的戰時內閣及其戰爭事業。
在1918年議會大選中,麥克唐納失去了他在累斯特的議席。只是到了1922年11月,才重新回到議會,并擔任工黨議會黨團的主席和作為議會的反對黨的領袖。當時執政的是以波那-勞——鮑爾溫為首的清一色保守黨政府。在它執政一年多時間里,它推行的反對新生蘇維埃政權的對外政策和實行保護性關稅的政策在國內引起廣泛的不滿,保守黨內部矛盾重重。為了得到議會的支持,鮑爾溫于1923年底解散議會,舉行大選。選舉結果,保守黨雖然仍是議會第一大黨,但他們的席位沒有超過半數,工黨的席位遠遠超過自由黨而成了議會第二大黨。在這種形勢下,自由黨決定支持工黨組織新政府。
1924年1月,麥克唐納受命組閣,工黨第一次上臺執政。麥克唐納本人任首相兼外交大臣。他越出工黨范圍。邀請一些自由黨人和保守黨人擔任內閣的重要職務,如樞密大臣、大法官和海軍大臣等職。第一屆工黨政府和后來的各屆工黨政府一樣,是資產階級的政府,不是工人階級的政府。但考慮到工黨黨員大多數是工人這一事實,為了爭取他們的支持,麥克唐納實行了一些有利于工人階級的措施。它通過“惠特利住宅計劃”,增加了國家對住宅建設的撥款;改善失業保險制度,增加了養老金和殘廢退休金。此外,工黨政府廢除了保護關稅稅則,贏得了自由黨和保守黨的支持。在愛爾蘭問題上,工黨政府勾銷了愛爾蘭自由邦所欠的債務,換取愛爾蘭自由邦放棄對厄爾斯特等北愛爾蘭6個郡的領土要求,避免了在這個問題上的一場危機。對外,麥克唐納政府于1924年2月承認蘇聯。經過談判,雙方簽訂了一般性條約和貿易協定,促使雙方關系進一步正常化。但是,在此之前和以后,麥克唐納一再聲明反對布爾什維克和十月革命,反對工黨同英國共產黨合作,并堅決開除已經加入工黨的英共分子。
工黨政府從上臺一開始,就對工人的罷工斗爭進行鎮壓、破壞。共產黨機關報《工人周報》的編輯坎貝爾發表文章,呼吁士兵們不要反對工人的罷工斗爭,遭政府逮捕,并被控以刑事罪。政府的反動行徑激起廣大工人群眾的強烈不滿。在工人壓力下,政府被迫讓步,撤銷了對坎貝爾的起訴。但是,政府對工人的讓步,同蘇聯建交,又遭到來自保守黨和自由黨方面的反對,麥克唐納于是宣布解散議會,決定重新舉行大選。
保守黨為了爭取選民,不惜造謠挑撥,在大選前幾天公布一封所謂共產國際寫給英國共產黨的信,指示它如何武裝推翻英國資產階級政府云云。這本來是一份偽造的文件,但是麥克唐納卻以此為借口向蘇聯發出抗議照會,從而為保守黨的反蘇宣傳提供了根據。在這種氣氛下,1924年底的議會大選保守黨得勝,工黨遭到慘敗。執政9個月的麥克唐納辭職,以鮑爾溫為首相的保守黨政府上臺執政。
在野期間,麥克唐納充分利用他作為“英王陛下的反對黨”領袖的有利地位,批評保守黨各方面的政策,尤其是對外政策。但是作為逐漸上升為資產階級的兩大執政黨之一,以麥克唐納為首的工黨議會黨團和保守黨政府并沒有本質的區別。正如工黨議員布坎南所說的,如果工黨取而代之,“我們組成的政府所要做的,基本上也和現存政府正在做的將如出一轍”。
保守黨政府執政四年,并未做出顯著的政績。1929年議會大選,工黨重又獲勝,第一次成了議會多數黨。麥克唐納再度受命組閣,出任首相。這時,英國正處在經濟危機的前夕,政治形勢也很緊張。英國統治階級再度起用麥克唐納,正是為了預先應付即將到來的危機。麥克唐納重新執政后,在工人群眾壓力下,于1929年10月恢復了同蘇聯的外交關系。在內政方面,新內閣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和高達300萬人失業的問題而一籌莫展。
1930年初,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蔓延到了英國,生產開始下降。1931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英國出現了巨大的財政赤字。為了平衡預算,麥克唐納采取緊縮政策,甚至不惜削減工人的失業補助金。這一措施引起了職工大會和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的嚴重不滿,拒絕給以支持;內閣內部也產生了分歧,多數人不贊同麥克唐納的做法。麥克唐納于是在1931年8月23日宣布政府總辭職。但在第二天,他又被英王授命再度組閣。他撇開了工黨的大多數人,組成一個有保守黨和自由黨頭面人物參加的國民聯合內閣。他本人仍擔任首相,保守黨和自由黨人均入閣擔任要職;而原來的工黨閣員,除追隨他的個別人外,全部被排斥在外。
麥克唐納的這一行動在當時引起了廣泛而激烈的爭論,支持者說他此舉拯救了國家;反對者(主要是他自己的黨)則斥責他為工黨和社會主義的叛徒。職工大會、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和工黨議會黨團拒不承認他的領導地位,并宣布開除他出黨。此后,麥克唐納另組新黨,稱為國家工黨。但是麥克唐納的追隨者寥寥無幾,他在政府中只能依賴保守黨和自由黨進行統治。實際上,他在國民聯合政府中起不到領導作用,只不過是保守黨的傀儡。在聯合內閣中的保守黨領袖、前任首相鮑爾溫才是真正的決策人和政府首腦。國民聯合內閣實行了一系列不利于工人的政策,使英國勉強地度過了經濟危機。1935年,麥克唐納以健康狀況不佳為理由,提出同鮑爾溫對調職務。鮑爾溫出任內閣首相,麥克唐納擔任樞密大臣職務。1937年,麥克唐納辭職下野,在赴南美洲旅行度假途中得病身死。
麥克唐納是典型的社會民主主義者,他反對革命,倡導改良。英國資產階級史家認為,他畢生的業績在于把工黨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組織變成為“英王陛下的反對黨”,認為他通過“溫和的社會主主和對英國憲法傳統的敬重”使工黨演化成為一個足以與保守黨分庭抗禮、輪流坐莊的主要議會政黨。換句話說,他一生的活動都在于把工人運動引入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軌道。他的言論和著作中充滿了娓娓動聽的社會主義詞句,實質上卻是為了欺騙工人,巧妙地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兩次執政都是為了適應資產階級的需要。尤其是在第二次擔任首相的后期,竟然公開出賣和分裂他自己參與創建的工黨,投入保守黨的懷抱,從而徹底暴露了他自己的真實面目。
上一篇:魯道夫一世
下一篇:麥克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