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別說我不近人情
離開你圣潔無瑕的乳房
丟棄你恬靜心靈的修道院
去奔赴部隊,馳往沙場。
真的,我現在追逐新的情侶,
她就是戰地的第一個敵人;
以強大的忠誠熱烈擁抱
利箭、戰馬和堅盾。
然而,對于這種反復無常
你也應該報以敬意,
親人啊,假若不愛榮譽,
我哪會這樣地愛你。
(吳笛譯)
【賞析】
理查德·勒夫萊斯出身于肯特郡的名門世家。他深受家庭和教育背景局限,沒能認清封建貴族的倒行逆施和新興資產階級的蓬勃發展,一生奉行保王主義的政治路線,曾隨查理一世鎮壓蘇格蘭人民起義,內戰期間更是傾力資助王室,為此兩度入獄,耗盡家財,在窮困潦倒中度過了余生。
勒夫萊斯以騎士抒情詩聞名,生前出版了詩集《露卡斯塔》(1649),去世后又出版了續篇,是英國重要的“騎士派”詩人。這派詩人在政治上擁護查理一世,多為保王黨人員,因而得名。同時,他們都尊詩人本·瓊森為師,故而又被稱為“本的兒子們”或“本的一族”。他們繼承了瓊森典雅優美、清晰流暢的詩風,升平時期多以愛情為題材,反映貴族階級的生活和情調,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戰爭時期則以效忠國王為題材,表現出騎士般的精神和品德。屬于這一派的詩人還有赫里克、卡魯、薩克林等。
《出征之前致露卡斯塔》是勒夫萊斯的名篇之一,反映了詩人對待榮譽和愛情的基本態度。評論界一般認為,這是勒夫萊斯在英國內戰時期,出征之前寫給未婚妻的一首騎士抒情詩。他借此表明了自己堅定的保王立場,也呼吁廣大軍士勇敢地走上戰場,莫再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詩歌一開始,詩人便直呼“親愛的”,以娓娓道來的口語化方式進行傾訴,拉近了與露卡斯塔(讀者)的心靈距離。在接下來的第一行詩句中,詩人請求露卡斯塔“別”認為自己“不近人情”,這恰恰透露出他對于自己將要選擇的道路是否“不近人情”心知肚明,因而急欲安撫情人。他用安靜、祥和、神圣的“修道院”意象來形容情人的“乳房”和“心靈”,暗指自己與情人相處時所體驗到的閑適、純潔和高尚。然而,即便愛情如此甜美,對國王的使命和對榮譽的追求,仍然勝過對愛情的留戀。他必須暫別情人,奔赴沙場。
在第二節詩歌中,詩人別出心裁,將“戰地的第一個敵人”比作“新的情侶”。一般而言,人們往往將武裝的敵人視作兇殘的野獸,而詩人卻將敵人與情人相提并論,有點匪夷所思,但再一次體現了他對于榮譽和愛情的態度。在詩人看來,“敵人”就像“情人”,都需要經受一系列的考驗和磨難,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最終達成心愿。在這里,他用了“追逐”一詞,對敵人殊死地“追逐”可以獲得榮譽,對情人熱烈地“追逐”可以獲得愛情,敵人和情人、榮譽與愛情,都是他追求的目標。而此刻,敵人正是他需要“追逐”的“新的情侶”。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筆下的戰場意象,“利箭、戰馬和堅盾”,是典型的騎士馬上作戰裝備。但到了英國內戰時期,利箭、堅盾等傳統的騎士裝備已經被手槍和長劍等更為先進的裝備所取代。顯然,詩人并不是脫離時代夸夸其談,而是通過這些意象喚起人們對于早期騎士精神的敬畏,號召人們重拾騎士道,走“忠君”之路。
最后,詩人直接懇請露卡斯塔接受他的選擇,并且詮釋了榮譽與愛情的辯證關系。我們在之前的詩節中感受到,榮譽與愛情相分離,要追求榮譽,就必須放棄對愛情的留戀;要守護愛情,就必須拋棄對榮譽的向往。英雄志與兒女情,千百年來都處于不可兼得的狀態。然而,詩人卻告訴情人:“假若不愛榮譽,我哪會這樣地愛你。”詩人認為,榮譽與愛情是統一的,追求榮譽并不是冷酷無情的行為,而是為了更好地守護愛情,因為榮譽能為愛情增添光輝。
本詩只有三個小節,每節也僅有四行,抑揚格四音步與三音步交錯出現,韻律為abab的交韻,結構齊整,構思巧妙,措辭凝練,格調高昂。詩歌傳達的精神內涵,超越了一般出征告別詩的離苦哀愁,充滿了維護信念的堅定和追逐榮譽的自豪。
(蔡海燕)
上一篇:《農事詩(節選)·維吉爾》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出獄有感·萊昂》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