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明仁 【本書體例】
【原文】:
溱與洧(1),方渙渙兮(2)。士與女(3),方秉蕑兮(4)。女曰觀乎?士曰既且(5)。且往觀乎(6)?洧之外,洵訏且樂(7)。維士與女(8),伊其相謔(9),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10)。士與女,殷其盈矣(11)。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12),贈之以勺藥。
【鑒賞】:
這是一首相當出色的敘事性情歌。既展現了三月上巳節里溱洧游樂的情景,又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的熱烈戀情,寫得十分輕快活潑。
據鄭國風俗,每年三月上巳之日(即三月三日),男男女女都要到溱水和洧水邊,“招魂續魄,祓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寧。由是,三月上巳這天就漸漸變成民間的游春節日。這一天,人們來到溱水和洧水邊,盡情地領略明媚的春光,愉悅自己的身心。其間,那懷春的少男少女更是格外歡快,他們結伴而游,或傾吐心曲,或饋贈信物,融融的溫馨的春光里,到處都充滿了濃濃的春意。這首詩就是選擇了這個美好的節日,描繪了這幅動人的景象。
全詩共兩章。每章前四句,都是描繪節日盛況的:陽春三月,河流解凍,溱與洧都漲滿了洋洋的春水。值此大好春光,鄭國青年男女成群結伙,手捧芳香的澤蘭,來到碧水蕩漾的溱、洧兩岸。從“士與女,方秉蕑兮”到“士與女,殷其盈矣”,通過換章易詞,寫出游春的人越聚越多,節日盛會,逐漸形成高潮,歡樂的氣氛越來越濃。這四句詩,既交代了地點,又寫了景物,從宏觀上描繪了三月上巳節的場面和氣氛。這是一個大背景。以下五句,攝取游人中一對男女游樂的鏡頭,出色地記錄了他們之間一段對話。姑娘以相商的口氣問男的:“要不要去溱水、洧水那邊看看呢?”男的回答說:“我已經去過了。”女的卻興致極高地堅持說:“再去看看吧,洧水邊上地敞人多,那兒一定很熱鬧、很快樂。”據詩情看,這寫的很可能是一個僻靜的角落,他們約好的會面的地點。可是姑娘遲到了,男的在洧水邊轉了一趟回來,才等到了她。上面的對話似乎就是他們見面之后的切切私語。姑娘那柔和的語調,商量的口吻,祈求式的邀請,無不顯示著他們的愛戀與親密。最后三句“維士與女,伊其相(將)謔,贈之以芍藥”,是寫情侶之間的情態與動作。對這三句的理解,不一定非拘泥在上面那對青年男女身上,也可看作是“洧之外,洵訏且樂”的具體描寫,意即洧水邊上果如那女郎所言,男女對對相伴,歡情處處,笑語連連,離去的男女互贈芍藥,以寄深情,再訂后約。
這首詩句法參差,長短不齊,象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在敘事、寫景中,插入對話,增加了情節性,也增加了詩的生活情趣,渲染出游樂場景的歡快氣氛。此外,詞語的運用也很成功,“作者以‘渙渙’、‘清’、‘瀏’狀春水蕩漾明澈;以蘭草、芍藥兩樣富有象征意義的香草,為青年男女的友誼和愛情點染了絢麗的色彩,增添了沁人的芳香;又用‘洵’、‘訏’、兩個字強調人們在無邊春色中感到的巨大的快樂、愉悅。這些詞語對創造令人神思飛揚、無限遐想的意境,都是很富有表現力的。”(林家英:《熱烈而不粗鄙,簡潔而富韻味——淺析〈鄭風·溱洧〉》)。
上一篇:《湛露》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潛》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