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樂天。祖籍太原,后遷下邦(今陜西渭南縣)。廿九歲中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等職。元和十年,因上疏力主捕捉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為當政者惡,被貶為江州司馬。后出任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太子太傅、刑部尚書。晚年好佛,居香山,自稱“香山居士”。他是唐代繼杜甫以后又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和元稹等人倡導的新樂府運動,把我國古典詩歌創作推向了新的高峰。他明確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早年創作的諷諭詩價值較大,名篇有《秦中吟》、《新樂府》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開辟了歌行體的新道路。白詩的風格,深入淺出,自然流麗,以通俗曉暢著稱。著有《白氏長慶集》。
上一篇:《王駕》詩人資料簡介
下一篇:《真氏》詩人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