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派的詩比較重修辭和用典,而陳與義的簡齋體詩則比較重意境、尚白描,給當時江西詩風流行的詩壇吹進了一股清新之風。
江西詩派之名起于呂本中作的《江西詩社宗派圖》,在他作此圖前,江西詩派還只有其實而無其名。呂本中(1084—1145),字居仁,號紫微,壽州(今安徽鳳臺)人,元祐宰相呂公著的曾孫。他早年以祖蔭補官,授承務郎,北宋紹圣年間,因系元祐黨人子弟而被免官。南宋紹興六年(1136),他受詔特賜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后遷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作為南渡前后的一位重要作家,呂本中的貢獻在于他第一個用宗派觀念論詩人群體,在于他的詩歌創作反映出詩風轉變的消息,在于他與韓駒、曾幾等同為當時主盟文壇的領袖人物,其“活法”理論對宋詩的發展影響很大。
呂本中的詩歌創作,開始時依傍黃庭堅和陳師道,后來主張學習李白和蘇軾,前后是有變化的。他早年過著詩酒風流的生活,其詩歌的主要內容是與友人的唱酬和個人情懷的抒發,藝術上學黃、陳的瘦硬風格,雖才力堅卓不如前輩,而妥帖自然則過之。如《夜雨》:
夢短添惆悵,更深轉寂寥。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
抒發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感受,意境較圓融而氣乏遒勁,雖沒有擺脫黃庭堅和陳師道的影響,卻還寫得輕松,沒有一般江西詩的艱澀。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說,呂本中“其詩學江西而主于自然”。因“主于自然”,呂本中詩歌創作中的“圓美流轉”的傾向不斷加強,對江西詩派詩風的轉變起了較大促進作用。特別是在經歷了國破家亡的靖康之亂后,呂本中寫了一些反映現實的作品,詩風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如《兵亂后雜詩》其四:
萬事多翻覆,蕭蘭不辨真。汝為誤國賊,我作破家人!求飽羹無糝,澆愁爵有塵。往來梁上燕,相顧卻情親。
《避寇南行》:
何處田園不是家,盡扶衰病過天涯。山村酒熟人人醉,客路春濃處處花。敢道嶺南無賊馬,側聞江左尚胡沙。囊空甑倒君休笑,亦有新詩伴齒牙。
不僅反映了戰亂期間的現實生活,感情沉痛深切,而且在自然流轉中體現出渾厚平易的作風,透露了南宋詩風轉變的消息。
《江西詩社宗派圖》是呂本中早年的一時興到之作,列入圖中的人物有二十五位,主要是黃庭堅的追隨者,多為與呂本中關系較為密切的熟人。認識較早且關系較近的放在前面,認識較晚且關系較疏的放在后面,其中年歲最小的徐俯也比呂本中年長十歲。宗派圖里的作家,作詩奉守黃庭堅“無一字無來處”和“點鐵成金”的師訓,習慣于由黃庭堅上窺杜甫。雖有規則可循,但也極易讓人受詩法的束縛,亦步亦趨,不離規矩,失卻了作詩的本意。故呂本中后來主張作詩要學李白和蘇軾,以蘇詩的“意思寬大”和疏暢自然,救江西末流的生硬枯澀。
呂本中論詩不是像一般江西詩派論者那樣強調詩律的精嚴、對仗的精整、使事的精切,而是講究“活法”與“悟入”,提倡好詩“流轉圓美如彈丸”。他在《夏均父集序》中說:
學詩當識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備具而能出于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矩也。蓋有定法而無定法,知是者可與言活法矣。謝玄暉有言:“好詩流轉圓美如彈丸”,此真活法也。
呂本中提倡“活法”,是有意識地“以蘇濟黃”,要將山谷體代表的江西詩派的“有意于文者之法”,和東坡體的“無意于文者之法”辯證地統一起來。其“活法”說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以蘇、黃為代表的宋代詩學的創新精神,能消除江西詩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能為宋詩發展指出傾向于“流轉圓美”的新途徑。
在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所列的二十五位詩人里,韓駒是較有才情的一位。他在《贈趙伯魚》中說:“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韓駒(? -1135),字子蒼,蜀仙井監(今四川仁壽縣)人。北宋政和初年,他以獻頌補假將仕郎,又召試舍人院,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后官至中書舍人兼修國史。高宗即位后,他知江州,于南宋紹興五年卒于杭州。他早年師法蘇軾,其以禪悟論詩可能受到蘇軾的影響。他在《登赤壁磯》詩里說:
緩尋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頭。豈有危巢與棲鵑?亦為陳跡但飛鷗。經營二頃將歸老,眷戀群山為少留。百日使君何足道,空余詩句在江樓。
此詩為尋訪東坡遺跡而作,但韓駒又濡染江西,與其他江西派的詩人一樣,作詩講究“字字有來歷”,講究錘字煉字,這就近于黃庭堅而不是蘇軾。或者說,他對蘇、黃兩家都有所繼承,雖注重典故成語的點化運用,但知道詩的意思應當通體貫串,語氣順暢。他能將作詩的剪切錘煉之功,寓于流動朗暢的氣格中,如《夜泊寧陵》:
汴水日馳三百里,扁舟東下更開帆。旦辭杞國風微北,夜泊寧陵月正南。老樹挾霜鳴窣窣,寒花垂露落毿毿。茫然不悟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
此詩的特點是寫得曉暢明快,能救過分講究煉字琢句而陷于滯澀的江西末流之弊,頗受時人稱賞。故有人向呂本中請教詩法時,“居仁令參此詩以為法”(《詩人玉屑》)。
曾幾(1084—1166),字吉甫,其先為贛州(今江西贛州)人,后徙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他少入太學,賜上舍出身,擢國子正,歷任秘書省校書郎、應天府少尹等職。南渡后,他任廣南西路轉運判官、兩浙西路提刑等職,因反對秦檜議和,遭連坐被貶;后奉祠居上饒廣教寺,旁有茶山,自號茶山居士。他非常推重黃庭堅,其《東軒小室即事》詩云:“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燈傳。”他又向韓駒和呂本中請教過詩法,有些詩的風格比呂本中的還要自然暢快。如《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寫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風格輕快。再如《寓居吳興》:
相對真成泣楚囚,遂無末策到神州。但知繞樹如飛鵲,不解營巢似拙鳩。江北江南猶斷絕,秋風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荊州夢,落日孤云始欲愁。
客居抒懷,慨嘆徒作楚囚相對,無計光復神州,不作豪語而感慨良深,悲壯沉郁的格調略似杜甫,但氣勢圓轉流暢,絲毫不受格律的束縛。
曾幾寫得比較多的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景致,講究用字煉句,學山谷體詩的瘦硬風格,寫得清勁雅潔。如《晚雨》:
蕭瑟度橫塘,霏微映繚墻。壓低塵不動,灑急土生香。聲入楸梧碎,清分枕簟涼。回頭忽陳跡,檐角掛斜陽。
拾取生活小景而怡然成趣,下字精審,能寫出晚雨的神味。總的來說,曾幾詩屬于江西派,作詩學黃庭堅的痕跡比較明顯,但他又受到呂本中“活法”詩學的影響,有些作品寫得較為明快暢達,形成活潑流動的風格。正因為如此,他對南宋詩壇的影響也更大一些,陸游曾得他親授,楊萬里受他的影響也很深,據說蕭德藻“亦師茶山”。在南宋詩壇的“中興四大家”里,有三家與曾幾相關,可見他在江西詩派乃至整個南宋詩壇所占的地位。
上一篇:宋詩拙樸渾厚的老境美風格
下一篇:宋詩陸游詩歌創作的風格與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