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尋常最奇崛,成為容易卻艱辛”,王安石《題張司業》里的這兩句詩,用來形容王令和他自己的詩歌創作,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他于仁宗慶歷二年(1042)進士及第,曾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于當時的民情社會有相當的了解。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倡言變法,有矯世變俗之志。神宗親政后,他受到重用,于熙寧二年(1069)被特拔為參知政事,得以推行新法,開始了著名的“熙寧變法”。熙寧七年(1074),由于遭受舊黨反對和推行新法中存在問題,他于新、舊黨爭的喧囂中罷相,退居江寧;次年春復起,至熙寧九年(1076)再度罷相,又一次回到江寧,過起了隱居生活。元豐八年(1085)新法被廢,王安石的變法徹底失敗,他也于次年病逝。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魄力來搞變法,引起了很多爭議,在罷相隱居以前,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基本上是屬于儒家,有濟蒼生的積極進取精神;晚年隱居鐘山之后,他常與高僧交游,受佛教的影響較大,但仍然關注社會現實。
在詩歌創作方面,王令是王安石最為賞識的詩人。王令(1032-1059),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廣陵郡(今江蘇揚州)人。他五歲時就成為孤兒,寄養于叔父家里,家境相當貧寒。長大后,他靠在天長、高郵等地收徒授書糊口,窮愁潦倒,貧病交加,病逝時年僅二十八歲。王令一生境遇困苦,但抱負遠大,胸有激情,作詩氣魄雄偉,語句奇崛,風格峭拔。如《呂氏假山》:
鯨牙鯤鬣相摩捽,巨靈戲撮天凹突。舊山風老狂云根,重湖凍脫秋波骨。我來謂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顛鬼肋相撐揬。
《感憤》:
二十男兒面似冰,出門噓氣玉蜺橫。未甘身世成虛老,待見天心卻太平。狂去詩渾夸俗句,醉余歌有過人聲。燕然未勒胡雛在,不信吾無萬古名。
想象力豐富,顯得口氣很大,詩里的浩大無涯之辭,不純是帶浪漫情調的想象夸張,而是內心郁結不平之氣的噴發,給人以峭勁狠重的感覺,是一種有意不同于流俗的努力。如《暑旱苦熱》: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王令詩歌的抒情特點,主要在于氣勢雄壯豪邁,具有狂放不羈的氣質和昂首天外的氣派,又吸收了韓、孟詩那種格調高古、詞句奇崛的特點,氣勢雄勁又蘊含悲憤,所以風格峭拔。
王安石的詩風也有雄豪奇崛的一面,他的創作有早期與晚期之別,其晚年詩風與早年有異。葉夢得《石林詩話》說:“王荊公少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更為涵蓄。……后為群牧判官,從宋次道盡假唐人詩集,博觀而約取,晚年始盡深婉不迫之趣。”王安石早年的詩多直道其胸中事,志氣雄豪而意味較薄,但能反映出其獨特的個性特征,寄托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批判精神。如《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攜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過者無顏色。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錢無兵戎。
與在政治上力排眾議、實行變法相類,王安石在詩歌創作方面也要盡力打破常規,語意求新,詩句求工,聲調求勁峭。如《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通過寫登山塔遠眺,反映出詩人高瞻遠矚、不畏艱險的胸襟氣魄,雖涉議論,但帶情韻以行,不失為雄奇峭拔而有詩味的作品。
晚年罷相隱居以后,王安石的生活和心情發生變化,人情世故看得多了,性情也含蓄了,自然去掉了少年“不復更為涵蓄”的浮躁之氣。感慨的懷抱趨于冷淡,而藝術和修養卻更加精進,他晚年創作了較多的描寫自然山水的小詩,新穎別致而雅麗精絕。如: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回。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江上》)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北陂杏花》)
以輕倩之筆寫淡遠之思,造語工致而律法精嚴,形成了“深婉不迫”的風格,與他早年詩的“直道其胸中事”的奇崛判然有別。所謂“奇崛”,以雄勁剛健為特征,是王安石早年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與其堅強剛毅、果敢有為的“拗相公”本色有關,但進入老境后,卻視奇崛為平常了。其《題金陵此君亭詩》云:“誰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才老更剛。”這正是他的自贊。黃庭堅以為“荊公之詩,暮年方妙”(《后山詩話》)。王安石詩歌早年多奇險勁峭之作,晚年則化奇崛于尋常之中,亦即寓悲壯于閑淡,被稱為“半山詩”,亦稱“王荊公體”。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寧居住的地方,他這個時期的詩歌被編訂為《半山集》,主要體裁是絕句。王安石早年的詩取法于杜、韓而有所變化,受韓愈以文為詩的影響,他擴大了古詩的散文化、議論化傾向,雄放中見勁峭、曲折里有酣暢,對宋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絕句接受晚唐詩風的影響,有精麗工巧的一面,但又能上窺杜甫絕句拗律的變格,講究用意深刻,成就了“王荊公體”精深華妙的雋永風格。其特點是重煉意,又重修辭,長處是下字工、用事切、對偶精;而短處在于作詩主意求工,容易流為議論而傷于巧。王安石作詩有深婉不迫的精麗雋永,也有生硬奇崛處,就后一點而言,實為以黃庭堅為鼻祖的江西詩派的先驅。
上一篇:唐詩的志雄氣豪到宋詩的古樸平淡
下一篇:蘇軾蘇詩的清曠神逸而高風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