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興
杜 甫
斷腸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本卷《絕句》已介紹。杜甫于肅宗乾元二年(759)歲末到達成都,住在西郊浣花溪的寺廟里。次年春天,于浣花溪畔,在親友的幫助下,建了一座草堂,終于結束了流徙生活,獲得了一個棲身之所。《漫興》是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中的第五首,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明王嗣奭《杜臆》稱:“興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興》,亦竹枝、樂府之變體也?!?/p>
前兩句敘事。令人傷心的是春天快要過去了,我拄著藜杖慢步走到長滿花草的小洲,站在那兒欣賞春景。詩中透露著傷春與惜春的情感?!敖骸保瑩?jù)集本,通行本作“春江”,說“春江欲盡頭”不符合實際情況。再說此詩寫暮春情景,自然是“江春欲盡頭”,而非“春江欲盡頭”?!罢绒肌保揪砩灸稀督^句》詩已解釋。
后兩句寫景。其特點是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仇兆鰲《杜詩詳注》說:“此見春光欲盡,有傲睨萬物之意。‘顛狂’、‘輕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諷人?!闭f柳絮“顛狂”,桃花“輕薄”,確實別有所指,可能是鄙薄隨波逐流的社會現(xiàn)象,因為似乎沒有必要鄙薄自然界的柳絮與桃花。
詩人的心情影響對景物的觀感。這首詩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仇兆鰲在《絕句漫興九首》其一中分析道:“人當適意時,春光亦若有情;人當失意時,春色亦成無賴。猶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碑敃r安史之亂尚未完全平定,杜甫雖然有了幾間茅屋,但是尚無穩(wěn)定而可靠的經濟收入來維持日常生活。再加上已經50歲了,身體又不好,所以他見到春季將盡,不禁為之斷腸。懷著這樣的心情去游春,在他眼里隨風飄舞的柳絮是“顛狂”的,逐水漂流的桃花是“輕薄”的,也就不奇怪了。
上一篇:韋應物《滁州西澗》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杜 甫《漫興》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