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興
杜 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杜甫,本卷《絕句(兩個黃鸝)》已介紹。此詩為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七,本卷前有《漫興(腸斷江春)》,為《絕句漫興九首》之五,對這組詩的寫作時間與背景已作說明,可參看。
首句寫楊花散落在路上就像鋪上了白氈,極言柳絮之多。我們從中可想象出柳絮飄落的情況,同時也可以領會到時間已經到了暮春季節。“糝”與“點”對應,是動詞,有摻和、撒的意思。
次句寫銅錢般大的荷葉星星點點地散布在溪水中。以“青錢”比喻新生的荷葉,十分傳神。“點”字用得非常準確,既表現了荷葉之小,又表明很多水面都沒有荷葉。
三句寫伏在春筍根部的小野雞沒有被人發現,只有詩人發現了,當然會很快樂。小野雞的毛與竹筍表皮顏色相似,所以很難被人發現,這也說明杜甫觀察事物是多么仔細與敏銳。“雉子”通行本作“稚子”,有人將其解釋成“筍根上長出的稚嫩的小筍芽”,是不科學的。首先筍根上不會長出所謂的稚嫩的小筍芽,其次就是好不容易發現了“筍根上長出的稚嫩的小筍芽”,又有什么美學價值呢?再次從修辭學的角度說,用“雉子”對“鳧雛”,動物對動物也是非常工整的。
末句寫沙灘上的野鴨幼雛正依偎著母鴨睡覺。動物間也充滿著親情,畫面給人以和諧、恬美、安閑的感覺。
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方式,分別寫了四種暮春季節最富有特征的新生的可憐可愛的事物,表現了詩人對生活,特別是對新生事物的熱愛。對偶工整是此詩特點,“糝”、“點”、“鋪”、“疊”、“傍”等動詞都用得準確而生動,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事物的特征。
上一篇:杜 甫《漫興》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劉禹錫《玄都觀桃花》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