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卷一《答李浣》已介紹。作者于德宗建中二年(781)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刺史,興元元年(784)冬罷滁州刺史,就住在滁州,直到貞元元年(785)秋出任江州刺史。此詩當是韋應物生活在滁州期間寫的。“西澗”在滁州城西,俗稱上馬河。
前兩句寫西澗兩邊自然環境之美。澗邊生長著綠油油的草木,樹叢深處傳來黃鸝的啼叫聲。可以說草木與鳥都充滿著生機,視覺效果與聽覺效果都非常好。“憐”即愛,“獨憐”即特別喜歡。“幽草”指深綠色的草,草綠得發暗,當然也說明長得非常茂密。
后兩句寫水面上的美景。傍晚時分,下著雨,西澗中的春潮在洶涌著;由于無人過河,渡船靜靜地橫在郊外的渡口邊。這兩句將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相結合,既充滿活力,又富有閑雅之趣。
此詩寫景如畫,并在畫面中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喜愛之情與澹泊之志。如清黃叔燦《唐詩箋注》指出:“閑淡心胸,方能領略此野趣。所難尤在此種筆墨,分明是一幅圖畫。”宋寇準《春日登樓懷歸》:“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這些詩句都明顯受到了此詩的影響,也說明此詩頗受讀者的喜歡。
上一篇:徐元杰《湖上》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杜 甫《漫興》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