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對,為什么還是忍不住揭人隱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有很多人喜歡揭人隱私,他們以偷窺別人的私生活為樂,有的人甚至把別人的隱私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并且在談論別人的隱私時禁不住神采飛揚。也許,沒有人不喜歡聽他人的隱私,所以報刊雜志才會樂于報道政治家、企業家、文體明星的新聞。人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特別是對他人不為人知的一面或者自己從來沒有聽到過的消息。別人越是想遮蓋,他就越有一種掀開神秘面紗的強烈欲望,越想了解對方的隱私。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心理,主要原因就是其內心強烈的嫉妒在作祟。
同一工作單位中的四五個同事聚在一起,他們談論的話題總喜歡圍繞同事的一些消息打轉。在這種談話場合,有的人扮演的是提供話題的角色,在大家面前揭露他人隱私;有的人則扮演聽眾的角色,對別人的隱私進行評論。于是,說閑話的條件便成立了。那么,這種揭人隱私提供話題的人與聽眾的心理動機到底何在呢?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1.為了排解欲望得不到滿足的心理郁悶
很多人愿意與幾個同事一起談論別人的隱私,大多是為了排解欲望得不到滿足的心理郁悶。有可能因為是在自己工作中與上司的價值觀產生差異,出現不同的想法和意見,而自己的意見未被采納;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工作中與某位同事出現了一點小摩擦,而自己一直記在內心。于是,這一類型的人心中感覺痛苦,異常煩悶,乃至提供這些話題。
當然,聰明的他們并不會把這種情形當作自己本身的問題,在揭露別人隱私的時候,他們也不會顯露自己對當事人的任何看法,表面上看,他們只是把客觀存在的事件敘述出來。他們會認為是全工作單位的人都對某位人物感到不滿,所以自己有義務揭露他人的隱私,讓大家的憎恨與攻擊欲望得到滿足。因此,他們往往會在言談之中故意說一些刻薄的話,并希望聽眾能與自己站在同一立場上。
2.基于嫉妒的心理
通常情況下,人們談論的對象不是上司、部下,而是同事。因為這類話題容易得到上司的賞識,并且深受異性的歡迎。人們對自己的上司或者下屬都不會產生嫉妒心理,唯有對可能成為自己對手的同事會產生一些嫉妒。他們千方百計打聽對方的一些事情,只要發現一點能破壞對方形象的事情,就會大肆渲染。所以,他們提供的話題,內容往往是對象的私生活,以期破壞其形象,使自己心里獲得一種滿足感。而如果此時聽眾對這個對象也不懷好意,并對其私生活進行胡亂的批評,那么提供話題者的目的就更易達成。
3.聽眾可以通過種種隱私掌握上司平常在工作單位里從不顯露的一面
有時候,人們可以通過對上司隱私的談論,掌握他不為人知的一面。從信息中,聽眾往往能看到上司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形象。也許以前認為上司是個異常嚴厲的人,想不到聽了他的有關傳言才知道他原本很有人情味;也許平常看他說得天花亂墜,以為他有多么了不起,事實上他不過是個庸俗的人物。人們通過談論他人不為人知的一面,感覺到自己又加深了對他的了解,那種感覺就好像突然知道了某種秘密,進而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
4.對他人懷有敵意、羨慕他人、內心自卑等
打探別人私生活,并對他人的隱私或私生活進行評價的人,其實,不管是提供消息的人,還是聽眾,無非就是對對象懷有敵意、羨慕對象、內心自卑等。所以,他們能湊在一塊,對他人的種種隱私談得不亦樂乎。但一旦聽眾認為提供話題的人所說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時,就會把這個人當作造謠生事的人,并對傳聞置之不理。
小貼士心理
其實,從心理學上來說,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偷窺癖,只是每個人的興趣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人善于克制自己的那種偷窺的欲望,對于別人不想說的秘密也不會到處打聽;有的人雖然知道這是不對的,甚至是不道德的,但是他們就是克制不住內心的那種偷窺的欲望。多數人認為女性尤其喜歡在背后談論別人的隱私,其實男性也不遜色。他們在下班后幾個人聚在一起喝酒時,也會談起工作單位中有關他人的隱私,一來這可使其緩解在工作單位中的緊張感;二來也可使其得到工作單位中得不到的情報。
對于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這種偷窺別人隱私的欲望,我們需要理性地克制,轉移注意力。你有時間坐在辦公室里聊天,還不如花點時間和精力去多學一些知識,這樣不僅能顯示自己不凡的涵養,而且有助于自己的事業發展。
上一篇:放飛大腦,不斷激發自己的想象力
下一篇:暈輪效應:先了解你的孩子,再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