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才能找回自信
美國的一家心理學機構曾經進行過一項實驗,即在學校里隨機抽取20名同學,然后當著全校同學的面評價這20名同學都天賦異稟,且將來一定大有作為。當然,這20名同學自己也知道權威人士的評價。十幾年過去,那20名被判定會大有作為的同學,全都成為人中龍鳳,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們迄今為止還不知道當年自己被選中完全是隨機的,而是誤以為自己真的天賦異稟。他們到底是憑著什么獲得成功的呢?就是憑著他們的自信。在被權威人士認可和肯定之后,這20名同學都變得非常自信。在漫長的人生路途中,他們遭遇過很多困境,但是從未輕易放棄過。他們堅信一切坎坷磨難都是為了讓他們獲得成功做準備的,所以他們形成了強大的自信,也在自信中收獲了神奇的力量。
這些孩子在被隨機選中的時候,對于自己并沒有客觀中肯的評價,他們正處于對自己深入認知的形成和自信心的建立階段。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們被人授以自信,并順利建立自信。之后,在自信的巨大力量推動下,他們不斷地砥礪前行,排除萬難,哪怕遭遇再多的坎坷挫折也絕不放棄最終取得成功。
因為有權威人士的預言,這些孩子都堅信“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因為心中始終相信自己必然出類拔萃、出人頭地,也始終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超越困境,破繭成蝶,所以他們真的大獲成功,也真正地揚眉吐氣。假如沒有權威人士的預言,也許這些孩子經歷的人生磨難還是同樣的,但是他們未必能夠順利超越人生的困境,或者對人生困厄繳械投降,或者內心沮喪絕望,再也無法鼓起勇氣。總而言之,他們肯定無法像被預言后這樣斗志昂揚,激情澎湃。
由此可見,要想讓孩子擁有自信,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鼓起信心和勇氣,讓孩子不要畏懼失敗。也要著重維護孩子的自尊,以中肯的評價對于孩子的社會角色和行為表現進行肯定。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一個人唯有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才能真正擁有自信。否則,一個人如果缺乏自尊,就會失去安全感,變得焦慮不安。總而言之,自尊是一個人獲得內心平衡和心理幸福的基礎,自尊的人才能實現自我需要和自身狀態的和諧,也才能擁有健康與平衡的心理狀態。對于孩子而言,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自我發展和完善,所以孩子更需要以自尊來支撐自信,也要以自信來激發人生所有的力量,讓人生揚帆起航。
上一篇:相信奇跡,奇跡就有可能發生
下一篇:真切的幸福,不都與金錢有直接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