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第十五
艮下坤上
謙是謙虛、謙退的意思,指人有美德卻不自是,有功勞卻不自夸。謙卦是由艮、坤兩卦組成。
就卦象來說,艮為山,位在下卦;坤為地,位于上卦。高山屈于卑地之下,比喻人有高潔的德行而仍能處于卑下。如此,則“尊而光,卑而不可逾”,也就是指位居尊貴的人如果能謙虛,他的德行必因此而更顯光輝;而身份卑微的人若亦能謙虛,其行為必然不會逾越應有的禮節(jié)法度。
謙。亨。君子有終。
從卦德來說,謙卦的內(nèi)卦艮體為止,外卦坤體為順;止乎內(nèi)而順乎外,就是內(nèi)含崇高的德行而不自居,外有柔順之行而退讓自持。如此謙退的態(tài)度自然含藏著亨通的條件。因此,一位具有謙德的君子即使遭遇困厄,也必然能夠先屈而后伸,化險為夷,也就是卦辭所說“君子有終”。
《易經(jīng)》中以一個陽爻和五個陰爻所組成的卦,其立象的道理各有不同。若此陽爻在卦體的最上方或最下方,如剝卦和復卦,乃象征陽氣的消長。若陽爻位居上體或下體的中位,如比卦和師卦,此陽爻便成為眾陰所歸附的對象。而如此陽爻居于第三或第四位,剛好位于上下兩體交界處,則陽爻從上體退處于下體的為謙卦,從下體奮出到上體的為豫卦。所以謙卦的《彖傳》說:“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敝t卦的六爻雖有失位、無應、乘剛等現(xiàn)象,卻都沒有兇、咎、悔、吝的占辭出現(xiàn),正是謙德使然?!兑捉?jīng)》六十四卦中,各爻皆得“吉”或“無不利”的占辭,也只有謙卦而已。
例解 老子說:“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如同水一般,人若能謙退自持,守卑居后,則任何外力都無法使他屈服,所謂“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之美,由是可知。
初六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初六以柔爻處謙卦的初位,既為柔爻又在卦體最下方,可說是卑下至極,謙而又謙,所以卦辭說“謙謙”。君子如果有至謙之德,凡事不居德邀功,則眾人必相繼歸附,即便遭逢危難也不必擔心禍害。更不必說平常居家自處之時,自然也是無往不利,處處皆吉。
例解 三國時的劉備(161—223),在赤壁戰(zhàn)前,不僅沒有自己的根據(jù)地,流離依附于群雄之間,甚至屢遭追擊,落魄不堪。然而他能謙卑自處,以德服人,所以即使在最窮困的時刻,仍有一批臣民愿誓死追隨。也正因為他的謙恭態(tài)度,三顧茅廬,以至誠敦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終于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業(yè)。
六二 鳴謙。貞吉。
“鳴”是聲名遠播的意思。六二以柔爻居陰位,柔順則能謙退;又處于下卦中位,執(zhí)守中道則無過與不及的缺點。六二謙虛的德行既蘊積于心中,又彰顯于外在的行為,所以謙虛的聲名由近而遠,傳遍千里。然而,他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能長久固守柔順中正的德行,所以為吉。
例解 鮑叔牙是齊桓公能夠登基的第一大功臣,然而他并沒有因此恃功而驕,反而謙退自抑,將管仲推薦給桓公為相,自己屈居于管仲之下。管仲的治國才能固然得到史家的肯定,但后人往往更贊揚鮑叔牙的謙虛進賢。鮑叔牙也因為能長久持守謙虛中正之道,所以子孫遺其家風,世祿于齊,得到封邑的有十馀世,并常為名大夫。
九三 勞謙。君子有終。吉。
九三以剛爻居陽位,當位得正;且是全卦唯一的陽爻,乃成為眾陰所欲歸附的對象。九三位于下體的上方,上為君王所信任,下為眾人所信從,但仍能謙虛退抑,遵守正道,有功勞而不驕矜。平時謙虛并不困難,難在有功而不自夸,出力多卻不炫耀。九三最能得謙卦之義,所以爻辭與卦辭同為“君子有終”,而得“吉”。
例解 自古名將無一不是功名顯赫,卻少有人能全身而退,這多因他們功高震主,卻不知謙退自貶。如漢朝開國功臣韓信,善于用兵又屢建奇功,可惜不能如張良一樣謙退自抑,終致功高震主,先遭貶抑后被逼謀反而事敗,一世英名毀于一旦!
六四 無不利。囥謙。
“囥”,同“麾”,是揮卻的意思。六四以柔爻居陰位,當位得正,且處于坤卦的下方,柔順守正而謙卑自抑。然而六四鄰近六五君王,又居九三功臣之上,應當揮卻九三來承順自己。六四位在九三的上方,以柔乘剛,本為不利,爻辭卻說“無不利”,是因為“囥謙”的緣故。
例解 戰(zhàn)國時代的趙國大臣藺相如,在外交場合上屢建功勛,為趙國贏得國家尊嚴,深獲趙王重用,官至上卿,因此招致大將廉頗的不滿。然而藺相如不但不與廉頗爭功,更盡屈讓之能事,終于使廉頗自感慚愧,負荊請罪。后來兩人遂同心為國出力,趙國也因此盛極一時。
六五 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陽爻為實,象征“富”;陰爻為虛,象征“不富”。與六五相鄰之爻皆為陰爻,虛而不富,所以爻辭說“不富以其鄰”。虛則能謙,故上卦坤體三爻沒有不夠謙虛的弊端,只怕謙虛太過,過度謙虛與不夠謙虛并無不同,因為過與不及都有違中道。六五謙虛有馀,卻威武不足。六五處君位,君王不可專尚謙柔,還要輔之以威武,方能剛?cè)嵯酀,F(xiàn)在百姓只信服九三功臣,而不信服六五君王,所以此時六五君王理當“利用侵伐”,以征討不服。如此則有“裒多益寡,稱物平施”之義,也就是取有馀以補不足,權(quán)衡事物多寡輕重而公平施與,所以爻辭說“無不利”。
例解 漢元帝劉奭(前74—前33)為太子時即自我期許,將來登上帝位,一定要行王道于天下。宣帝則告誡他,漢朝之所以能擁有天下,是霸道、王道交相運用,若是單恃王道恐怕早已滅亡了!這就是“利用侵伐”,才能“無不利”的道理。
上六 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行師”指用剛武的態(tài)度行事?!罢饕貒敝腹芾砗米约旱念I地,有克制自己之意。上六以柔爻處坤體上方,又位謙卦極上之處,謙虛的聲名遠播,反而不能成就自己一心謙退的志向。上六鳴謙乃因為太過謙柔,必須以剛武來調(diào)和,所以當以剛武的手段來治理本國,而不是去征伐它國。
例解 孔子學生冉有個性最為猶豫不決,退縮不前,因此他問孔子是否聽聞合于義理之事就該立刻去做時,孔子馬上告訴他應當如此。同樣的,一國之君處理政務亦不可太過謙柔,否則往往仁厚有馀,決斷不足,則政事無法順利推展,甚或有亡國滅種之禍!
上一篇:白話《易經(jīng)·艮下坎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jīng)·艮下巽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