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繫辭上傳·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譯文】孔子說:“《周易》的道理應該是至善至美啊!《周易》,是圣人用來增崇其道德而廣大其事業的。智慧貴在崇高,禮節貴在謙卑,崇高是倣效天,謙卑是取法地。天地創設了上下尊卑的位置,《周易》的道理就在其間變化通行。(能夠用《易》理修身)成就美善德性,反復涵養蘊存,就是找到了通向‘道’和‘義’的門戶。”
【注釋】①知崇禮卑——知,即“智”;禮,禮節。這是說明人的智慧和禮節,一貴崇高,一貴謙卑。《韓注》:“知以崇爲貴,禮以卑爲用。”②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這兩句承上文“知崇禮卑”而發,說明天地既設尊卑之位,《周易》正言陰陽之理,故其變化通行不離“天地”之中。《來氏易注》:“天清地濁,知陽禮陰;天地設位,而‘知’、‘禮’之道即行乎其中矣。” ③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存存,存而又存,即“不斷涵養蘊存”之意。這兩句說明用《易》理修身,“成”其“性”而存之又存,就可以通向“道”、“義”。《本義》:“成性,本成之性;存存,謂存而又存,不已之義。”
【說明】以上第七章。
此章引孔子語,說明《易》理與修身的關係。其中“知崇禮卑”,反映了重視智能與禮節教育的思想;“成性存存”,則是強調后天修養的重要性。
《易傳》所引“子曰”的言論,凡三十一條(《繫辭傳》二十五條,《文言》六條),其中《繫辭上傳》第八章一條與《文言》重(見下章注),故實只三十條。這些材料,應當視爲孔子弟子及其后學所記録的孔子言論,可以與《論語》之文同等看待。
上一篇:周易譯注·乾卦第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下一篇:周易·繫辭下傳《《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