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自衛作戰(1941年1月4~14日)
1941年1月,新四軍在安徽省涇縣茂林地區抗擊國民黨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所屬部隊設伏襲擊的作戰。
1941年1月4日晚,新四軍軍部及其所屬皖南部隊9,000余人,組成3個縱隊奉命從安徽涇縣云嶺出發,分3路開往長江以北。6日,當新四軍第2、第3縱隊的警戒部隊進至里潭倉和麻嶺地區時,遭國民黨軍突襲。7日,雙方對峙于山口、風流埠、牛欄嶺、鴉鵲山一帶。8日,新四軍決定向西北茂林方向突圍。這時,國民黨軍第40、第144師加緊向新四軍左右兩翼進攻,在高坦地區新四軍又遭到設伏的國民黨軍的猛攻。在此緊急情況下,新四軍向舒溪方向突圍未果,而被國民黨軍圍于東流山、石井坑和鹿角山附近狹小山區中。國民黨軍以第40、第52、第108、第144師等向新四軍進行了輪番攻擊。新四軍在軍長葉挺指揮下,奮力自衛,多次打退國民黨軍進攻,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至14日,除2,000余人突出重圍外,其余6,000余人大部壯烈犧牲,一部被俘。軍長葉挺在同國民黨軍談判時被扣壓,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政委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突圍時遭叛徒殺害。
事變發生后,中共中央同國民黨頑固派展開了針鋒相對地斗爭。周恩來在《新華日報》發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向中外揭露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皖南事變的真相。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命令,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并將新四軍整編為7個師,繼續堅持大江南北的敵后抗戰。
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在前線指揮百團大戰
戰前態勢 1∶1600000
上一篇:《武漢會戰(198年6~1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窩闊臺攻宋之戰(15~141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