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學而受益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國時東吳名將。
呂蒙是我國三國時代吳國的著名大將,傳說足智多謀的關公(關云長)就失手在他的手里。
呂蒙十分勇敢善戰,二十多歲時,屢立戰功,已經很有名氣,深受吳國大帝孫權器重,并期望他擔當更大的重任。只是因為少年家貧,沒有機會讀書,所以,他的知識非常有限。有一天,孫權對呂蒙和吳國的另一員大將蔣欽說:“你兩個都負有重托,應該做點學問,借以開拓胸襟,增長知識。”。呂蒙則以軍中事務繁忙為借口,強調沒有時間讀書學習。
孫權聽后,給他們講了自己讀書的體會和收獲。孫權說:“我在少年時代,就讀完了《詩經》、《書經》、《左傳》、《國語》,只是沒有讀過《易經》。從掌管了政務、軍務以來,又擠時間讀了《史記》、《漢書》、《東觀漢記》以及各家的兵書,深深感到大有益處。像你們兩個人,思想開朗,性情穎悟,只要肯學,必然有很大收獲,為什么自甘暴棄呢?從古至今,一切有作為的人都是酷愛學習的。”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心胸豁然開朗,深受感動,決心發奮讀書。
這時候,呂蒙早已過了讀書的年齡,加之軍務繁忙,每天閑余時間的確很少,他就利用起一切零碎時間,不管走到哪,只要一有空,就拿出書來看幾頁,越讀越起勁,時間長了,讀的書多了起來,知識面也越來越寬廣,據說他閱讀范圍之廣,連那些皓首窮經的老儒生都望塵莫及。隨著知識領域的日益擴大,對問題的見解也日益深刻,深受一些知識淵博的謀臣贊賞。有這樣一件事,吳國著名謀臣魯肅代替周瑜,領兵進駐陸口,經過呂蒙兵營的時候,以為呂蒙不過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有人勸魯肅:“呂將軍進步極快,富有謀略,不該用老眼光看他,你還是上他那去一趟吧!”于是,魯肅到了呂蒙的軍營,吃酒中間,魯肅聽了呂蒙的許多議論,非常折服,伸手拍了拍呂蒙的脊背,親切地說:“我總以為兄弟只會打仗,今天聽了你的議論,學問竟然這樣淵博,識見竟然這樣高明,真了不起,完全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看。”意思是說,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了,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人。
后來孫權曾經這樣贊揚呂蒙:“一般人上了年紀,往往不求上進,一旦富貴榮顯,更會滿足現狀,耽于逸樂。像呂蒙和蔣欽,年長以后,還能自強不息;富貴榮顯了,還能放下架子,刻苦學習,真是難能可貴啊!”
◆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不管天資是否聰穎,只要勤奮好學,勤奮總能補拙,才智日益精進。
上一篇:司馬遷撰《史記》
下一篇:周昉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