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關(guān)外山·遼西之旅·大連·一泓波浪萬首音詩
大連位于遼東半島南端,東臨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整個城市山海相映,氣候溫和,景色宜人,是我國北方沿海著名的避暑勝地。
大連原名旅大,古稱青州。關(guān)于“大連”這一名稱的由來,亦有一個優(yōu)美的傳說。相傳有一對情侶大海和小妹,為了尋找幸福富足的生活,遠離家鄉(xiāng),來到一個三面環(huán)海、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來。他們開出荒地,可是沒有種子。大海偶然撿到一只破褡褳,自言自語:“要是這褡褳裝滿種子就好了。”話沒說完,褡褳就鼓了起來,流出金黃的玉米種子。從此,大海和小妹的生活變了樣。不料這件事被財主知道了,派人來搶褡褳,褡褳被掙斷了,大海和小妹各抓住一半飛到天上,飛著飛著兩片褡褳連到一起,變成兩座高山落下壓住財主。從此,人稱此地為褡褳,海灣為褡褳灣。后來“褡褳”又傳成了“大連”。
老虎棒槌多海趣
大連海岸線曲折,島嶼錯落,形成了姿態(tài)各異的海濱浴場。傅家莊浴場灘陡水深,風(fēng)急浪大,是弄潮兒的樂園;而夏家河子浴場則沙平浪緩,是初學(xué)游泳者的理想場所。其他如星海公園、黑石礁浴場、東海頭浴場各有千秋,其中最著名者,當(dāng)推老虎灘和棒槌島。
老虎灘在大連市區(qū)南端,是依山傍海的天然公園。山間曲徑通幽,崖下怪石崢嶸。海水清澈,礁石眾多,游魚海菜清晰可見,游人可一直潛入海底,尋幽探寶。岸上有猛虎口銜美人魚送歸大海的大型石雕。相傳大連原來是個漁村,有善惡兩只猛虎,稱霸海灘。一天青年漁民石操打漁歸來,正見惡虎傷害一條美人魚,他救下美人魚,繼續(xù)追殺。美人魚昏昏沉沉躺在山坡上,被善良的鎮(zhèn)山虎用口銜著送歸大海。老虎灘之名由此而來。今峭壁下還有老虎洞,洞頂有孔,可望藍天,洞中水聲隱隱,如陣陣海濤。老虎灘是趕海的好地方,每當(dāng)落潮之后,大片海灘上留下各種魚蝦,海菜、貝類,游人黎明即起,日出后可滿載而歸。當(dāng)?shù)匾皇宗s海民謠唱道:“東海頭,老虎灘,俺家一起去趕海,趕個海呀!溜溜鮮。”
東北是人參王國,大連也留下了和人參有關(guān)的棒槌傳說。相傳有兄弟二人,哥哥奸詐,弟弟忠厚,他們?yōu)榻o母親采草藥,結(jié)識了一個光屁股戴紅肚兜的胖娃娃,胖娃娃給他們一些草根,治好了母親的病。后來哥哥聽說胖娃娃就是棒槌娃娃,起了貪心,偷偷地把一根紅線系在他身上,弟弟卻解開紅線,放走了棒槌娃娃。哥哥毫不留情打死弟弟,扔進大海。棒槌娃娃把弟弟從大海里救上來,用自己的血救活了他,自己卻被哥哥推到了大海里。哥哥被大海里的蝦兵蟹將吃掉,棒槌娃娃卻從水里冒出來,成了一座美麗的小島,人稱棒槌島。棒槌島距海岸僅1公里。島上林木蔥蘢,巨石奇立,又有象山、蟹子洞、鷹窩、點將臺、南天門、絕石島、老偏島、雙砣島、東西褡褳島環(huán)繞,島外煙波浩淼,鷗鳥翻飛,佳趣無窮。
蛇島鳥站皆生意
大連以西,距市區(qū)50公里的海中,有一座世界奇島——蛇島,因蛇在當(dāng)?shù)胤Q“小龍”,所以又名小龍山島。島長1360米,寬736米,總面積僅1平方公里,海拔約200米。島上遍布巖石荊棘,環(huán)境險惡,動物稀少,是蝮蛇的天堂。蝮蛇又名草上飛,屬響尾蛇科,是管牙類毒蛇。它們憑借自身的保護色,捕食來島上棲息的海鳥。在民間傳說中,蛇島是蟒王占據(jù)的地方,今天,這一生物奇觀吸引中外學(xué)者游人前來考察觀光。
和蛇島相距不遠,位于旅順口西南隅的老鐵山,卻是鳥的樂園。山南面大海,巖壁如削,每年的春秋兩季,北來南去的候鳥云集于此,雪白的海鷗,藍色的蔭涼鳥、斑鳩、紅脖等婉轉(zhuǎn)啼鳴,熱鬧非凡。老鐵山還是漢族最早移居遼東的聚居地,有漢代牧羊城遺址。牧羊城,亦稱木羊城,距海很近,遺址為長方形,東西寬約82米,南北長約130余米。據(jù)清代文獻記載:“牧羊城,城(金州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周圍二百五十步,門一。”城中出土原始時代石器、戰(zhàn)國銅器、漢代瓦當(dāng)?shù)冗z物,表明遼東半島很早就和中原文明密切相連。
扼海要塞旅順口
旅順港位于大連西南,很早就是形勢險要的軍港。原名“沓渚”、“沓津”,晉代稱“馬石津”,唐代稱“都里海口”,遼、金、元以其雄踞海灘,名“獅子口”,明代為紀念馬云、葉旺收復(fù)遼東,改稱“旅順”,取“旅途平順”之意。清代為北洋軍港,駐有重兵。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日軍進攻遼東,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1894年11月21日),在莊河縣花園口登陸,對旅大地區(qū)發(fā)動總攻,旅順主將臨陣脫逃,日軍長驅(qū)直入,進行了三天三夜的大屠殺,旅順兩萬多人僅三十六人幸免。戰(zhàn)后清統(tǒng)治者在死難者墓地建一殿宇,橫額書“永矢不忘”,命名為“萬忠墓”。清詩人黃遵憲在《哀旅順》中寫道:《一泓波浪·萬首音詩》古詩句出處:
海水一泓煙九點,壯哉此地實天險。炮臺屹立如虎闞,紅衣大將威望儼。下有洼池列巨艦,晴天雷鳴夜電閃。最高峰頭縱眼覽,龍旗百丈迎風(fēng)飐。長城萬里此為塹,鯨鵬相摩圖一噉。昂頭側(cè)睨何眈眈,伸手欲攫終不敢。謂海可填山易撼,萬鬼聚謀無此膽。一朝瓦解成劫灰,聞道敵軍蹈背來。
詩寫得沉痛、悲壯。
漢墓千載升仙圖
大連甘井子區(qū)營城鄉(xiāng)有東漢壁畫墓,名沙崗子二號墓。據(jù)史料記載,漢代曾將漢民大批移往遼東,并增遼東郡原十八縣為二十三縣。今沙河口地區(qū)屬沓氏縣,成為從山東半島航海至遼東半島的必經(jīng)之路。沙崗子二號墓的發(fā)現(xiàn),為這一史事提供了實物佐證。墓按漢代習(xí)俗建成,有前后室和側(cè)室,室室相通。由于墓被盜過,遺物不多,壁畫卻依然保存完好。北墻為主要畫面,畫的是墓主人佩長劍,戴三冠,在手持赤草的羽人引導(dǎo)下升仙而去,下有三人分別伏拜、跪拜、立拜。畫面左上方有朱雀,右下方有青龍。東南壁墻上兩幅僅有流云、怪獸、門卒。壁畫整體線條細致,形象奔放,說明當(dāng)時匠人有相當(dāng)高的技藝。沙崗子二號墓的發(fā)現(xiàn),為風(fēng)光獨好的遼東增添了凝重的歷史色彩。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杭州之旅·新安江·一江流水一江詩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洞庭湖之旅·岳陽樓·三亭增輝